时间: 2025-04-26 10:07: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7:14
《留题曹娥庙》 作者: 萧辟 〔宋代〕
屈平以楚死,死浊不死清。
伍员以吴死,死暗不死明。
死者人所难,一死鸿毛轻。
壮哉二子为,留得不死名。
曹娥以父死,年龄童未成。
抱尸出洪澜,非可二子并。
二子谏不从,齐秦韩魏征。
娥若不之死,父葬鳣与鲸。
二子死以介,娥死以孝诚。
于今会稽人,事之如事生。
娥若生尧时,舜不妻女英。
娥若逢孔子,娥名书孝经。
娥父若罹辜,岂止为缇萦。
蔡邕不知娥,但爱碑上铭。
我来拜祠下,古木寒云横。
往往大江水,犹作哀哀鸣。
安得娥有知,为我神阴灵。
鼓此大江波,注入四渎平。
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
诗中提到屈原因国而死,虽然死了,但他的清白永存;伍子胥也是因国而死,虽然死了,却留下了明亮的名声。死者往往让人难以承受,然而一死就如鸿毛般轻。两位英雄的壮丽,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名声。而曹娥则因父亲去世而悲痛,年幼的她尚未成年,抱着父亲的尸体渡过洪水,非同寻常。两位英雄虽死,却是为了国家的忠诚,曹娥的死则是出于孝心。时至今日,会稽人依然将她视如生者。若曹娥生在尧舜之时,舜也不会娶女英;若遇孔子,曹娥的名字将被书写在《孝经》中。如果她的父亲受到冤屈,那又何止是缇萦的故事。蔡邕虽不知道曹娥的事迹,却也只爱碑上的铭文。我来到她的庙宇前,古木寒云环绕。大江的水,仍然在哀鸣。愿曹娥能知晓,能为我保佑。鼓动这大江的波涛,流向四方的河流,洗净天下的心,皆仿效曹娥的行径。
作者介绍:萧辟,字伯言,号梦觉,宋代诗人,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对古人事迹的咏叹而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曹娥庙前写的,表达了对曹娥孝行的赞美,同时也引申至对历史上其他忠臣孝子的追忆,表现出诗人对传统美德的尊重和对社会价值的思考。
《留题曹娥庙》是一首结合历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比屈原、伍子胥与曹娥的故事,展现了人们对于忠诚与孝道的崇高敬仰。诗的开头提到屈原和伍子胥,以他们的死来引入主题,强调死者的名声和精神永存。接着引出曹娥的故事,她因父亲之死而选择自尽,诗人通过她的行为传达出深邃的孝道精神。相对于历史上的英雄,曹娥的行为更显得细腻而真实。诗中表达的感情不仅是对个人的怀念,更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弘扬。
在形式上,诗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声调的起伏与情感的波动相辅相成,使得整首诗在朗读时更加富有韵律感。最后,诗人以“洗濯天下心,皆行娥所行”作为结尾,不仅呼应了整个诗歌的主题,也传达出希望后人能够传承曹娥的精神,与忠诚和孝道相结合的美好愿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曹娥的孝行为核心,赞美忠诚与孝道的精神,反映出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崇尚,以及对历史英雄的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屈原和伍子胥的死有何共同点?
A. 都是为国而死
B. 都是因病去世
C. 都是被冤屈而死
曹娥因为什么而自尽?
A. 她的爱情
B. 她的父亲去世
C. 她的朋友被杀
诗中提到的“缇萦”是指什么?
A. 一位古代女诗人
B. 追随冤屈父亲的女子
C. 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女官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