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句 其一》

时间: 2025-05-06 02:47:11

诗句

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7:11

诗词名称: 句 其一

作者: 石懋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燕南雪花大于掌,冰柱悬檐一千丈。

白话文翻译:

南燕地区的雪花大得超过了手掌,冰柱从屋檐上垂下,足有千丈之高。

注释:

  • 燕南:指燕地南部,古时指今河北、北京一带,常用以象征北方的冬季。
  • 雪花大于掌:形容雪花特别大,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
  • 冰柱悬檐:屋檐滴下的冰柱,形象地描绘了寒冷的景象。
  • 一千丈:夸张的修辞,强调冰柱之长。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严寒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北方冬季的极致景观,可能暗含对北方风土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于史书,通常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表现季节变换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严冬时节产生的,诗人通过对南燕地区的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对冬季的感受与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景观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冬季的壮丽景象。开头的“燕南雪花大于掌”,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雪花的巨大,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接下来的“冰柱悬檐一千丈”则进一步增强了冬天的凛冽之感,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冰柱的巍峨,仿佛让人置身于寒冷而壮观的自然中。

整首诗在意象上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冬日画面,表现出自然的力量和美,同时也渗透着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敬畏。诗中没有太多的修辞,而是通过直接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冬天的冷冽与壮丽,反映出诗人内心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尊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燕南雪花大于掌”:雪花的大小与手掌相较,突显出冬天的寒冷和雪的密集。
    • “冰柱悬檐一千丈”:冰柱的长度夸张,表现出严冬的极端寒冷和自然的壮丽。
  • 修辞手法:

    • 夸张:如“雪花大于掌”、“一千丈”,通过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对仗:句子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在于描绘冬季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极端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雪花:象征寒冷、纯洁,体现冬季的特征。
    • 冰柱:象征冬季的冷峻与力量,突出自然的严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燕南”指的是哪个地区?
    A. 南方
    B. 北方
    C. 西方
    D. 东方

  2. 诗中形容雪花的大小比什么大?
    A. 头
    B. 手掌
    C. 眼睛
    D. 食指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反映自然的变化。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

诗词对比:

  • 比较石懋的这首诗与李白《庐山谣》,两者在描绘自然的方式上有所不同,石懋更注重冬季的壮观,而李白则强调山水的灵动与变化。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同修能凤仪游九峰寺 其一 九日发汾水 九日与畅大夫以下八君子登台述事 九日黔国后园二首 其一 九日石龙舟中同诸子赋 九日邻翁招饮 九日山居客至以大风不遂登高因次李空同集韵 九日游双塔院次渊明己酉九日韵 九日王九德崔继甫沈恩甫见邀同吴虎臣饮八首 其六 九日赋韵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字旁的字 堪结尾的成语 鸣钟食鼎 阻饥 听唤 首字旁的字 敏行 厄字旁的字 蹑影追风 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天下无双 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汗流浃背 包含吆的词语有哪些 亅字旁的字 角字旁的字 形色仓皇 月章 官迷心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