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二首》

时间: 2025-04-23 19:28:54

诗句

隙地新锄一迳通,野中手自植芳丛。

生来不惯游金谷,屋角花开也自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28:54

原文展示:

春日二首
隙地新锄一迳通,
野中手自植芳丛。
生来不惯游金谷,
屋角花开也自红。

白话文翻译:

在这片新开垦的土地上,有一条小路通向田野,
我亲手在野外种下了芬芳的花丛。
我从小就不习惯在金谷园中游玩,
屋角的花儿盛开,也显得格外艳红。

注释:

  • 隙地:指的是小块的土地。
  • 新锄:刚刚耕作的意思。
  • 迳通:小路通向某个地方。
  • 芳丛:指花丛,芳香的植物。
  • 不惯:不习惯。
  • 金谷:金谷园,是古代文人聚会游玩的地方。
  • 屋角:房屋的角落。

典故解析:

金谷园是古代著名的游乐场所,许多文人墨客在此聚集,吟诗作乐。诗人提到自己不习惯游金谷,暗示他更喜欢自然的田园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云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日,诗人表现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田园的向往。在那个重文轻商的社会背景下,诗人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描绘了诗人亲自耕作和种花的情景,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第一句“隙地新锄一迳通”,通过描述新开垦的土地,暗示了诗人对劳动的珍视和对自然的向往。接着“野中手自植芳丛”,展示了诗人亲自种植的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第三句“生来不惯游金谷”,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的厌倦,反映了他内心的追求与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屋角花开也自红”,则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表现出自然的美好和生机盎然的春天。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构建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画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隙地新锄一迳通:描绘了诗人刚刚开垦的土地,暗示了农村的生机。
  2. 野中手自植芳丛:表现出诗人亲手种植花草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劳动的快乐。
  3. 生来不惯游金谷:表明诗人对金谷园的游玩不感兴趣,体现出对世俗繁华的淡漠。
  4. 屋角花开也自红:强调即使在平常的地方,自然也能展现出美丽的景象。

修辞手法:

  • 对比:对比金谷的繁华与田园的宁静,突出诗人对后者的向往。
  • 意象:通过“芳丛”和“花开”传达自然生机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繁华生活的厌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隙地:象征着自然的原始状态。
  • 芳丛: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金谷:象征着繁华与世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谷”指的是:
    A. 自然景观
    B. 游乐场所
    C. 农田
    答案: B

  2. 诗人对金谷的态度是:
    A. 热爱
    B. 厌倦
    C. 无所谓
    答案: B

  3. 诗中“屋角花开也自红”表现了什么?
    A. 花的稀缺
    B. 自然的美好
    C. 人工的修饰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刘克庄的诗更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直接参与与感悟,而陶渊明则更注重对田园理想的描绘。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风格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选读》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折丹桂(用前韵送彦开弟省试) 宴桃源 宴桃源(和张文伯雪) 胜胜慢(和张文伯木犀) 千秋岁(郑帅清卿生日) 千秋岁(张文伯生日) 千秋岁(癸亥重九舟次吴江) 菩萨蛮 菩萨蛮 鹊桥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靑字旁的字 翻箱倒笼 包含阋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尾的成语 凤琴 讷直守信 业字旁的字 隙大墙坏 乚字旁的字 末代孙 龝字旁的字 随波逐流 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露红烟绿 有来有往 冷库 武场 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