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5:10
原文展示:
迥野殊寂寥,孤芳太清绝。暗香疑有无,似亦畏攀折。
白话文翻译:
在这辽阔而寂静的野外,孤独的花朵显得格外清高绝俗。隐约的香气似乎若有若无,仿佛也害怕被人攀折。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炎,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孤高自赏的情怀。这首诗是他对朱晦翁《十梅》诗的次韵之作,通过野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清高绝俗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炎对朱晦翁《十梅》诗的次韵回应,通过描绘野梅的孤高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清高绝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野梅在辽阔寂静的野外孤独绽放的情景。首句“迥野殊寂寥”,以“迥野”形容野外之辽阔,“殊寂寥”则强调了这种辽阔中的寂静,为野梅的孤独形象营造了背景。次句“孤芳太清绝”,用“孤芳”直接点出野梅,而“太清绝”则进一步强化了野梅的清高绝俗之态。后两句“暗香疑有无,似亦畏攀折”,通过“暗香”这一隐约的意象,传达了野梅的香气若有若无,而“似亦畏攀折”则赋予了野梅以人的情感,表达了野梅对被攀折的畏惧,进一步突出了野梅的孤高与脆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绝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野梅的孤高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清高绝俗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迥野”指的是什么? A. 狭窄的野外 B. 辽阔的野外 C. 热闹的野外 D. 荒凉的野外
诗中的“孤芳”指的是什么? A. 孤独的花朵 B. 普通的花朵 C. 盛开的花朵 D. 凋谢的花朵
诗中的“暗香”传达了什么? A. 浓郁的香气 B. 隐约的香气 C. 无味的香气 D. 刺鼻的香气
诗中的“似亦畏攀折”表达了什么? A. 野梅的坚强 B. 野梅的脆弱 C. 野梅的自信 D. 野梅的傲慢
答案:1. B 2. A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