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长安道中有作》

时间: 2025-05-01 01:51:40

诗句

回头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穷。

马迹蹇于槐影里,

钓船抛在月明中。

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子细寻思底模样,腾腾又过玉关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40

诗词名称: 长安道中有作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回头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穷。
马迹蹇于槐影里,钓船抛在月明中。
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子细寻思底模样,腾腾又过玉关东。

白话文翻译:

回头不忍心去看那瘦弱的孩童,沿路行走的行人中我最为贫穷。
马蹄印沉落在槐树的影子里,钓船在明亮的月光下被抛弃。
帽檐上早晨的露水滴落在蝉身上,衫袖在风中随意飘舞,卷起了雁声。
仔细想一想这一路的景象,心中又浮现出越过玉关的景象。

注释:

  • 羸僮: 形容瘦弱无力的少年。
  • 马迹: 马的足迹。
  • 钓船: 用于鱼钓的小船。
  • 玉关: 可能指的是玉门关,古代通往西域的关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途经长安时,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诗歌鉴赏:

杜荀鹤的《长安道中有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回头不忍看羸僮”,引入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视角,诗人对贫弱孩童的关注显示了他内心的柔软与善良。接着,诗人以“马迹蹇于槐影里”描绘了旅途中马蹄印的沉重,暗示着行旅的艰难与无奈。

钓船在月明中被抛弃的意象,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帽檐上的露水与衫袖在风中飘动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变化,也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最后,诗人提到“腾腾又过玉关东”,不仅是对旅途的总结,更暗示着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细腻丰富,体现了杜荀鹤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回头不忍看羸僮: 表达了诗人对瘦弱孩童的怜悯。
    2. 一路行人我最穷: 自我揭示了作者的贫穷与困境。
    3. 马迹蹇于槐影里: 马蹄印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4. 钓船抛在月明中: 暗示着生活的无奈。
    5. 帽檐晓滴淋蝉露: 描绘晨露的细腻,映衬孤独。
    6. 衫袖时飘卷雁风: 体现自然的变化与旅途的心境。
    7. 子细寻思底模样: 表达了对经过的思考。
    8. 腾腾又过玉关东: 连接着回忆与未来的希望。
  • 修辞手法:

    1. 比喻: “马迹”与“钓船”的对比,突出生活的艰辛与理想的渺茫。
    2. 拟人: 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使诗句生动形象。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与期盼。

意象分析:

  • 羸僮: 代表贫困与无助。
  • 马迹: 旅途的艰辛与困苦。
  • 钓船: 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玉关: 象征追求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羸僮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同情 B. 漠视

  2. “马迹蹇于槐影里”中的“蹇”字意指什么?
    A. 笨重 B. 稀少

  3. 诗中提到的“玉关”象征着什么?
    A. 结束 B. 希望

答案: 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 都在描绘社会动荡与个人的无奈,但杜甫更侧重于国家的命运,而杜荀鹤则聚焦个人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集》
  • 《杜荀鹤研究》

相关查询

久居京师感怀诗 枕流石 挂树藤 蒙召拜拾遗书情二首 题中峰 酬范中丞见 闲居即事 不赴拾遗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露水缘 燕巢危幕 弓字旁的字 包含醢的词语有哪些 三醩 争锋吃醋 字正腔圆 胁肩絫足 月字旁的字 岳岳磊磊 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拿腔做势 迁嬗 窃取 歺字旁的字 甘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