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40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回头不忍看羸僮,一路行人我最穷。
马迹蹇于槐影里,钓船抛在月明中。
帽檐晓滴淋蝉露,衫袖时飘卷雁风。
子细寻思底模样,腾腾又过玉关东。
回头不忍心去看那瘦弱的孩童,沿路行走的行人中我最为贫穷。
马蹄印沉落在槐树的影子里,钓船在明亮的月光下被抛弃。
帽檐上早晨的露水滴落在蝉身上,衫袖在风中随意飘舞,卷起了雁声。
仔细想一想这一路的景象,心中又浮现出越过玉关的景象。
作者介绍: 杜荀鹤,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和律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途经长安时,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杜荀鹤的《长安道中有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回头不忍看羸僮”,引入了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视角,诗人对贫弱孩童的关注显示了他内心的柔软与善良。接着,诗人以“马迹蹇于槐影里”描绘了旅途中马蹄印的沉重,暗示着行旅的艰难与无奈。
钓船在月明中被抛弃的意象,象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帽檐上的露水与衫袖在风中飘动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自然的细腻与变化,也让人感受到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最后,诗人提到“腾腾又过玉关东”,不仅是对旅途的总结,更暗示着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上细腻丰富,体现了杜荀鹤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与期盼。
诗词测试:
诗人对羸僮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同情 B. 漠视
“马迹蹇于槐影里”中的“蹇”字意指什么?
A. 笨重 B. 稀少
诗中提到的“玉关”象征着什么?
A. 结束 B. 希望
答案: 1.A 2.A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