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2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24:50
吟送越僧归海涯,
僧行浑不觉程赊。
路沿山脚潮痕出,
睡倚松根日色斜。
撼锡度冈猿抱树,
挈瓶盛浪鹭翘沙。
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我吟唱着送别越国的僧人,目送他归往海边的寺院;
他一路行走,浑然不觉行程已很遥远。
沿着山脚的路边,潮水留下了痕迹,
我在松树根下打盹,正值日色斜照。
摇动的锡杖穿过山冈,猿猴紧紧抱住树干;
提着瓶子盛装浪花,白鹭在沙滩上翘首等待。
等到参禅之后,才知道世间无事,
看那秋天的泉水,正滋润着藕花。
杜荀鹤,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50年,卒于907年,字子美,号虞山。杜荀鹤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对佛教的理解而著称,作品多与山水、禅理有关,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心灵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杜荀鹤晚年,正值禅宗盛行之际。诗中通过对僧人送行的描写,表达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心灵的宁静。诗作呈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体现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送僧归国清寺》是一首描写送别场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于僧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哲思,构建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开篇一句“吟送越僧归海涯”便为整首诗奠定了基调,表达了对僧人归隐的向往。而后几句则以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观察力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路沿山脚潮痕出,睡倚松根日色斜”,诗人描绘了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受。
而“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两句,则通过动静结合,展现了自然中的生动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最后两句“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则是对人生哲理的总结,强调了参禅后的心灵宁静与对世事的超脱。
整首诗不仅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意境上也深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出诗人的艺术特点。例如: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佛教禅理的理解。通过描写僧人的归隐,展现出一种超脱与宁静的心境。
诗中提到的“越僧”指的是哪个地方的僧人?
“路沿山脚潮痕出”中的“潮痕”指的是什么?
“到参禅后知无事”中,“无事”指的是什么?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杜荀鹤的《送僧归国清寺》更关注于人和自然的和谐,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多展现了孤独与宁静的气氛。两首诗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诗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