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9:59
白帝城
作者: 张问陶 〔清代〕
直为高光死,英雄独使君。
山川犹涕泪,城郭自风云。
雉堞临江出,鹃声隔岸闻。
巴人真梗绝,容易话三分。
这首诗表达了对英勇人物的追悼和对故乡的思念。诗的开头提到高光(指的是刘备)之死,惟有英雄(指诸葛亮)才能支撑国家。山川景色依旧,似乎也在流泪,城池之间的风云变幻不定。远处的雉堞(城墙)临江而立,隔岸传来杜鹃的哀鸣。巴蜀的人民确实难以忘怀,三分天下的局面让人感慨万千。
该诗涉及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刘备和诸葛亮的合作关系是诗中的核心。刘备之死后,诸葛亮继续致力于恢复汉室,诗歌通过对二人关系的描绘,展现出英雄的孤独感与历史的无情。
作者介绍:张问陶(约1640-约1700),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分裂与动荡的时期,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对历史的反思。
《白帝城》是一首表现历史沧桑和英雄孤独的诗。诗的开篇提到高光之死,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历史的无情与英雄的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山川的泪水,城郭的风云变化,传达出一种时光荏苒的感慨。诗中“雉堞临江出,鹃声隔岸闻”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杜鹃的哀鸣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悲剧,令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伤。最后一句“巴人真梗绝,容易话三分”则以感叹的语气总结了对历史的无奈与对今时的思考,展现出对英雄与故乡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英雄的孤独与时代的变迁,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高光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雉堞”指的是?
“巴人”是指哪个地区的人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历史的感慨,但其情感更加浓烈和直接;而张问陶的《白帝城》则将历史与自然景观结合,形成了更为深远的意境。两者虽主题相似,但表达方式却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