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5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59:09
踏莎行 其一 夜归
作者: 袁克文 〔清代〕
曲巷传声,低桥送影,轻车不碍尘沙冷。
朱楼一去百回头,酒残还被风吹醒。
怨许平分,欢应未省,阑干重叠无人凭。
者时愁梦自深深,疏灯缺月窥金井。
在曲折的小巷里传来低沉的声音,低矮的桥影随车而动,轻车驶过,未曾打扰到冷清的尘沙。
当我离开那红色楼阁,回头不止百次,酒意已去,却被风吹醒。
怨恨与欢愉难以分开,而快乐似乎也未曾真正体会,重叠的栏杆上无人依靠。
这时愁绪如梦般加深,稀疏的灯光与缺月透过窗户窥视金色的井水。
袁克文,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词风著称。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及社会生活的细腻观察。
《踏莎行 其一 夜归》是在一个夜晚归家的情境中写成,反映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内心的孤独。诗中的环境描写与情感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夜归情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诗的开头,"曲巷传声,低桥送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归家的环境,给人一种幽静而又略显孤独的感觉。诗人乘坐轻车,既是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也是对现状的淡淡叹息。接着,“朱楼一去百回头”,通过回头的动作,表现出对过去的留恋与不舍,似乎每一次回头都充满了不甘与怅惘。
“酒残还被风吹醒”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感,酒意未尽,却从梦中被现实唤醒,让人感受到那份清醒后的空虚与失落。而“怨许平分,欢应未省”,则揭示了情感上的纠结与复杂,怨恨与快乐交织,似乎都未能真正体会,令人感到无奈。
最后两句“者时愁梦自深深,疏灯缺月窥金井”把情感推向高潮,愁梦的加深与孤独的灯光、缺月形成鲜明对比,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感慨。整首诗在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中,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沉思,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的“曲巷”象征什么?
诗人对“朱楼”的回忆表现了什么情感?
“阑干重叠无人凭”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状态?
同为表达孤独与思念的诗作,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意象,展现了对失去的深切怀念,而袁克文的《踏莎行 其一 夜归》则通过夜归的场景,表现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与内心的孤独。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渗透出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