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22:32: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32:10
作者: 李白 〔唐代〕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
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
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
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
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
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
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
一位丑女模仿秀丽的神态,回家后引起邻居的惊讶。
寿陵的行人失去了本性,竟然让邯郸人笑掉了大牙。
一曲流行的音乐,雕虫小技却丧失了天真的本性。
用棘刺来造沐猴,花费三年精力却无所成就。
功成名就却没有用处,徒有华丽的外表。
大雅之士想念文王,颂声早已沉沦。
如何才能得到郢中那种质朴,一挥而就如同斧斤?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飘逸、任性不羁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多变,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白游历过程中,表现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尤其是对一些追求表面华丽而失去本质的现象的不满。
李白的《古风 其三十五》通过对丑女效颦的描绘,展现了对模仿和伪装的深刻批判。全诗以丑女的形象引出,隐喻那些追求外表而失去真实自我的人们。诗中提到的“邯郸人”,则是对那些只会嘲笑别人而不自省的人的讽刺,显示了李白对社会风气的不屑。接着,诗人用“雕虫丧天真”来表达对细小技艺的失望,强调了艺术创作中对真性的追求。后半部分则通过“功成无所用”进一步揭示了表面华丽而无实际价值的无奈。整首诗在字句间流露出李白对世俗的深深讽刺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真诚和质朴的向往,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丑女效颦”),讽刺(嘲讽社会风气),对比(华丽与真实的对比),展现了李白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对虚假与表面的批判,强调追求真实、自然的价值,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与不满。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丑女效颦”是指什么?
“功成无所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邯郸人”是用来嘲讽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古风 其三十五》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均表现了对真诚的追求,但李白更侧重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而白居易则倾向于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哀愁。两者的风格迥异,反映出各自对生活的不同态度。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