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时间: 2025-04-23 22:32:11

诗句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32:11

原文展示:

送友人寻越中山水
—— 李白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白话文翻译:

听说你要去稽山,正好适合谢安那样的才子。
千山万水之间,泉水潺潺,树木环绕。
从东海可以看到秦山,西陵又环绕着越台。
湖水清澈如霜镜,涛声如雪山传来。
八月时,枚乘挥笔写下诗篇,三吴的张翰也在杯中畅饮。
在这里,有许多的逸兴,早晚向着天台去。


注释:

字词注释:

  • 稽山:地名,指在今浙江境内的山。
  • 谢客:指谢安,东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 千岩:形容山峰数量多且险峻。
  • 万壑:形容沟壑纵横。
  • 东海:指中国东部的海域。
  • 秦望:秦山的远望。
  • 西陵:古地名,指今之浙江一带。
  • 越台:指越地的高台。
  • 枚乘:汉代的文学家,以诗才著称。
  • 张翰:三吴地域的名士,以酒饮著称。
  • 逸兴:指诗人心情愉悦、兴致勃勃的情感。

典故解析:

  • 谢安:东晋时期的名士,擅长诗文。
  • 枚乘张翰:两位古代文人,代表了当时的文采与酒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洒脱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李白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山水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及对文人交往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友人为主题,通过描绘稽山的自然风光,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山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了李白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开篇以“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引入,点明了写作的缘起,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祝福。接下来的山水描写,层次分明,通过“千岩”、“万壑”描绘出稽山的壮丽景色,给人以真实的视觉冲击。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则展现了广阔的地理视野,诗人在此不仅是在描绘自然风光,更是在表达一种宽广的胸怀与志向。接下来“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通过清晨的湖水与远处的雪山,渲染出清新而宁静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对自然的热爱。

后两句“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不仅引入历史人物,更将诗人自身的情感与历史传统相结合,形成一种文化的传承。最终以“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隐含着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仙”的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听说你要去稽山,正适合像谢安那样的才子。

    • 表达了对友人去稽山的期待与赞美。
  2.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千山万水之间,泉水潺潺,树木环绕。

    • 形象地描绘了山水的壮丽景象。
  3.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从东海可以看到秦山,西陵又环绕着越台。

    • 展示了广阔的地理视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4. 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
    湖水清澈如霜镜,涛声如雪山传来。

    • 细腻地描写了清晨的自然景色,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5. 八月枚乘笔,三吴张翰杯。
    八月时,枚乘挥笔写下诗篇,三吴的张翰也在杯中畅饮。

    • 引入古代文人,强调文化的传承与交往。
  6. 此中多逸兴,早晚向天台。
    在这里,有许多的逸兴,早晚向着天台去。

    • 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湖清霜镜晓”,将湖面比作霜镜,形象生动。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壮美的山水与文人交往,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李白的豪放与洒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稽山:象征着高远与理想的追求。
  • 泉水:代表着清新的自然之美。
  • 湖水:象征着宁静与清澈的心境。
  • 雪山:代表着高洁与超脱的精神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自然的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理想,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稽山”是哪个地区的山? A. 山东
    B. 浙江
    C. 四川
    D. 陕西

  2. “湖清霜镜晓”中的“霜镜”用来比喻什么? A. 太阳
    B. 湖水
    C. 雪山
    D. 夕阳

  3. 诗中提到的“枚乘”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寻越中山水》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有描绘自然美景的主题,但李白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之涣则更注重气势的描绘。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李白全诗》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日山中寻泉 登天华观 乡人至夜话 赠戴宾竹 赠别徐侃 赠直行大师 七岁作 忆夏墟山园 过野翁亭因登岝崿山憩崇寿院僧轩共成四绝句 癸卯立秋后一日凿井竹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顶梁柱 难以为颜 丨字旁的字 整开头的成语 谷字旁的字 立字旁的字 身字旁的字 失败乃成功之母 包含嘎的词语有哪些 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从孙甥 英英玉立 曲喻 两情两愿 休和 尸字头的字 怒目戟指 贾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