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7:26
送人游塞
作者: 王建 〔唐代〕
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
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
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
初晴的天空像丝绸一般柔和,傍晚的光影洒落在春天的树枝上。
城外的路分岔在此,边境的旅人已经启程。
我停下车子,数着行驶的日子,劝你喝酒,问你何时归来。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是漂泊的客人,终究还要在这里告别。
此诗未特别引用典故,但“边头人”隐含了古代士人或旅人的生活状态,常常出现在边疆,生活不安定。边地的生活意味着离别和漂泊,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旅途的感慨。
王建(约750年-830年),字子建,号抱朴,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著称,特别擅长描绘景色与抒发情感。
此诗可能是在送别友人之际创作,表达了彼此间的情谊与不舍之情。诗中描绘的春天与晚色,正是送别场合中常见的意象,营造了浓厚的离别气氛。
《送人游塞》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诗,王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感与景色变幻。首联“初晴天堕丝,晚色上春枝”,通过晴天与春枝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气氛,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离别做铺垫。接下来的“城下路分处,边头人去时”,则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场景,分岔的道路象征着各自的去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无奈。
“停车数行日,劝酒问回期”两句,诗人停下车来,陪伴朋友饮酒,借酒表达对友人离开的不舍与惆怅,问及归期更是流露出对重聚的期待。然而,最后一句“亦是茫茫客,还从此别离”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尽管有酒相伴,心中依然充满了对离别的无奈,体现出人生在世的漂泊与孤独。整首诗在优美的景象中,深刻地反映出了人际间的情感联系与人生的无常。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的感慨与不舍,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分别时的情感波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同时也引发了对自己生活处境的思考。
王建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初晴天堕丝”中的“丝”用来比喻什么?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侧重于对未来的祝福和期望,而《送友人》则更直接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与惆怅。两者在情感基调与意象运用上有所不同,反映出各自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