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3: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3:56
白牝蛟 其二
作者: 徐渭 〔明代〕
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
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
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
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
全诗翻译:
你应该坐视三农的困境,否则你在祠堂中又何必吝啬献上一丛花呢?
早些时候就让嫁给夫君的石氏,怎么会愿意把尾巴示给刘翁呢?
一寸的鳞片像虱子一样腥味逃避井水,蜕下的骨头在雪中硬风中专车而行。
不要依赖驯养的龙最终还会被驯养,史臣亲自记载着醢制的雌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才,号文长,晚号青藤山人,是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其作品风格奔放,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社会风貌为题材。
创作背景:
“白牝蛟”系列诗作反映了徐渭对社会、政治的关注,尤其是对农民困境的深刻思考。此诗作于明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农民起义频发时期,诗人借用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对现实的无奈。
本诗构建了一个充满强烈情感和深刻社会批判的画面。诗人在文字上运用大量生动的比喻和意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失望和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在开头,诗人通过“侬应坐视稿三农”,直接点出主旨,强调对农民的关注,隐含了对当权者的批评与指责。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嫁夫封石氏”作为隐喻,暗指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身份的限制,表现出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反思。同时,借用“寸鳞缩虱腥逃井”的意象,描绘出农民在艰难环境中挣扎求生的无奈,生动地呈现了他们的心境。
最后两句则揭示了对权力的怀疑,提醒人们不要盲目依赖那些看似强大的力量,真正的力量往往隐藏在历史的记载之中。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社会批判性,使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反思社会现实。
逐句解析:
“侬应坐视稿三农,不尔祠何吝一丛。”
“早使嫁夫封石氏,肯教将尾示刘翁。”
“寸鳞缩虱腥逃井,蜕骨专车雪硬风。”
“莫倚豢龙终豢尔,史臣亲记醢雌龙。”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农民困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不满,同时也对依赖权力的盲目性提出警示,揭示了权力与弱势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三农”指的是哪三个方面?
A. 农业、农村、农民
B. 教育、文化、经济
C. 城市、乡村、社区
诗中提到的“豢龙”主要是指:
A. 依赖强权
B. 龍的驯化
C. 自然界的生物
诗人徐渭的生活时代是哪个朝代?
A. 宋代
B. 明代
C. 清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徐渭及其作品,同时探索古代诗歌的魅力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