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其二》

时间: 2025-04-25 22:22:35

诗句

山翁伏腊竞鸡豚,海舶针罗失晓昏。

六尺托孤俱赵氏,一宵投王得公孙。

波涛解逐旌旗走,岩洞宁无气魄存。

安得扶邛亲一拜,百花如锦醉山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22:35

原文展示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其二
作者:徐渭

山翁伏腊竞鸡豚,
海舶针罗失晓昏。
六尺托孤俱赵氏,
一宵投王得公孙。
波涛解逐旌旗走,
岩洞宁无气魄存。
安得扶邛亲一拜,
百花如锦醉山门。

白话文翻译

山中的老人过年时忙着准备鸡和猪,
海上的船只在晨昏之间迷失了方向。
六尺的孤坟都是赵氏的遗孤,
一夜之间,投奔王者的却是公孙。
波涛奔涌,仿佛在追逐着旌旗,
而岩洞中却没有一点气势存在。
我怎么能不去扶住邛地的亲友一拜呢?
满山的花朵如锦缎般醉人,迎接我走进山门。

注释

  • 山翁:指在山中隐居的老人。
  • 伏腊:指腊月,过年时节。
  • 鸡豚:鸡和猪,指过年时的食物准备。
  • 六尺托孤:六尺的棺材,指死去的人的遗孤。
  • 赵氏:指赵氏家族,可能有历史背景。
  • 公孙:指历史人物,可能与王者的投奔有关。
  • 波涛旌旗:象征战斗与奔波的意象。
  • 扶邛:扶持与邛地的亲友,表达思念和关怀。

典故解析

  • 赵氏家族:可能指历史上著名的赵家,代表了忠烈和家族的悲剧。
  • 公孙:历史中可能有某位公孙的投奔,揭示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晚号香光。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是“江南四大家”之一。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气,又有细腻的情感,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的时期。诗人通过祭奠文信公,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读文信公仙岩祠集焚吊 其二》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感慨的作品,诗人通过对山翁与海舶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忙碌与无常。开头的“山翁伏腊竞鸡豚”让人感受到过年的气氛,但随后的“海舶针罗失晓昏”使得这一切显得扑朔迷离,象征着生活中的迷失与不确定。接着提到的“六尺托孤俱赵氏”,不仅揭示了历史的悲剧,也引发了人们对家族与责任的深思。全诗在波涛与岩洞的对比中,更加突显了人世间的苍凉与无奈。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百花如锦的描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隐含了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希望。整首诗在情感上深刻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翁伏腊竞鸡豚:描绘年末的忙碌,家家户户准备过年,显示了生活的常态。
  2. 海舶针罗失晓昏:海上的船只在晨昏迷失,象征生活的无常与迷茫。
  3. 六尺托孤俱赵氏:提到的孤坟,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叹息。
  4. 一宵投王得公孙:历史命运的转变,反映出人们对命运的无奈。
  5. 波涛解逐旌旗走:波涛象征着动荡与斗争,旌旗则是荣誉与希望。
  6. 岩洞宁无气魄存:岩洞中的寂静与沉寂,暗示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力。
  7. 安得扶邛亲一拜: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与关怀。
  8. 百花如锦醉山门:最后以美丽的意象结束,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花如锦”,将花比作锦缎,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具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加了音韵的美感。
  • 象征:波涛与旌旗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翁:象征隐居的生活。
  • 鸡豚:代表年节的传统与生活的琐碎。
  • 海舶:象征外界的变幻与不确定。
  • 波涛:代表人生的起伏。
  • 百花如锦:象征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翁”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忙碌?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六尺托孤”中的“六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食物
    • B. 一种长度
    • C. 一种工具
    • D. 一种衣物
  3. 诗中提到的“公孙”是指?

    • A. 诗人的朋友
    • B. 历史人物
    • C. 诗人自己
    • D. 诗人的家族

答案

  1. D. 冬天
  2. B. 一种长度
  3. B. 历史人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展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与人生的感悟,但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上与徐渭的诗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相关作品与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提供诗词的分析与解读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徐渭的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与历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兰香 新荷叶 临江仙 丑奴儿(咏梅) 水调歌头(和赵用锡) 水调歌头(和吴允成游灵洞韵) 送韩子师侍郎序 桂枝香(观木樨有感寄吕郎中) 贺新郎·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青玉案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非的成语 昼警暮巡 牛字旁的字 以镒称铢 待结尾的成语 扶正黜邪 蚌病成珠 气壮胆粗 耳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澹泊寡欲 人字头的字 留吁 履霜之戒 飠字旁的字 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赘疽 棺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