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8:37
可怜五马风流地,
暂辍金貂侍从才。
阁上掩书刘向去,
门前修刺孔融来。
崤陵路静寒无雨,
洛水桥长昼起雷。
共羡府中棠棣好,
先于城外百花开。
可惜那五马风流的地方,
我暂时停止了用金貂侍从的优雅。
阁楼上,刘向的书卷已然掩上,
门前,孔融的身影正修整而来。
崤陵的道路静谧而寒冷,没有雨水,
洛水桥上,白昼长久地雷声轰鸣。
我们都羡慕府中的棠棣花好,
它们比城外的百花早早绽放。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荆溪,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造诣而闻名,曾任职于多个地方的官员。其诗风多变,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清丽婉约之诗。
此诗作于刘禹锡被贬之时,表达了他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慨。与其友冯尹学士的送别,既是对友谊的珍惜,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开篇以“可怜”二字引入,展现了送别的伤感。诗中通过描绘五马风流与金貂侍从,暗示了友人的高贵身份与风雅之气,体现了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通过提到刘向与孔融,表现出对学术与文化的追求与重视,进一步增强了友情的厚重感。
同时,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极具情感。崤陵的“静寒无雨”与洛水的“昼起雷”,既反映了当时的气候,也象征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以“共羡府中棠棣好”收尾,表达了对友人生活的美好向往,同时也隐含了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意象运用上,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学功底与独特的审美视角。
整首诗围绕送别展开,表达了对友人冯尹的深情与依依不舍,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友谊与人生的思考中,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理想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刘向”是哪个朝代的学者?
诗中“崤陵路静寒无雨”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