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2: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2:39
乡林空林木,不见古人居。
犹寻古人迹,更与古人疏。
昔为贤豪里,今作魑魅墟。
湖边夜秋月,光彩波上余。
这片乡间的树林空荡荡的,没有看到古人的居所。
我仍然在寻找古人的足迹,然而与古人的距离却更远了。
这里曾是贤士豪杰的聚集地,如今却成为了妖邪之地。
在湖边,秋天的夜晚月光洒落,波光粼粼依然闪烁。
“昔为贤豪里”中提到的贤豪,指的是古代那些有德之士和名流,代表着繁荣与文化的象征。而“魑魅墟”则反映了环境的变化与世态的沧桑,暗示了时光流逝后人事的变迁。
梅尧臣(1002-1060),字德明,号少白,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诗,兼精骈文。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世浮沉的感慨,是宋初诗坛的重要人物之一。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游览华亭时,受到环境的影响,他通过描写周围的景象表达对古人及昔日繁华的怀念,反映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顾亭林》展现了梅尧臣对古人和古代文化的追忆及其对现实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描写空旷的乡林,传达了古人遗迹的消逝与孤寂,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接下来的“犹寻古人迹”则表现出一种对传统与过去的怀念,但又隐含着与古人的“疏离”,突显了人与历史之间的距离感。
“昔为贤豪里,今作魑魅墟”一句,更是将诗歌的主题推向高潮,昔日的繁华与荣耀已化为乌有,转而沦为妖邪的空间,带有强烈的讽刺与惋惜。最后一联“湖边夜秋月,光彩波上余”则通过描绘秋夜的湖面,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一丝忧伤,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可逆转的历史。
整首诗在情感上是复杂的,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失望。梅尧臣在表达怀古情怀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人事无常的哲理,给人以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古人”主要指的是谁?
A. 现代人
B. 古代的贤士与名流
C. 乡村的普通人
诗中“昔为贤豪里,今作魑魅墟”的意思是什么?
A. 昔日繁华已不复存在
B. 乡村生活很美好
C. 湖边风景如画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忧伤与怀念
C. 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