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8:25
烛影摇红 元宵灯宴
阮恩滦 〔清代〕
明月随人,碧空一色烟峦照。
凤城火树璨银花,争向云阶耀。
疑似红梅放了。只须臾暖烘林表。
霞觞泛艳,冰盏烧脂,楼台低峭。
彩射千层,此时倍觉春容好。
南油西漆爱辉煌,罗绮纷环绕。
最是妆成闹扫。说虬签休来报晓。
今宵不禁,更买来宵,金钱多少。
明亮的月亮伴随着人们,碧蓝的天空映照着烟雾缭绕的山峦。
凤城的火树如璀璨的银花,争相向着云阶绽放光辉。
似乎红梅已经绽放,只需一瞬间便温暖了林间的景色。
霞光照耀着美酒,冰冷的酒杯如同燃烧的脂肪,楼台显得低矮。
五彩的光芒射出千层,此时春天的容颜显得格外美好。
南方的油灯与西方的漆器相映成辉,华丽的绸缎环绕四周。
最热闹的时刻到了,快去告诉那条龙,今晨的报晓不必再来了。
今宵不禁,准备再多买些元宵,金钱又有多少呢?
作者介绍: 阮恩滦,清代诗人,以擅长描写节日、风景及人情世故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了清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情趣。
创作背景: 《烛影摇红 元宵灯宴》创作于元宵节期间,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乐。此诗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景,展现了人们在这个特殊时刻的欢愉与期待。
《烛影摇红 元宵灯宴》通过绚丽的图景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元宵节的热烈气氛。诗中以自然景象与人文活动交织,创造出一种喜庆和谐的氛围。开篇以“明月随人”引入,既描绘了明月的美丽,又暗示着人们的欢聚。接着,诗人通过“凤城火树璨银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灯火辉煌的夜景,象征着节日的热闹与繁华。
“疑似红梅放了”一句,将春天的气息引入元宵节,暗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与希望。后半部分则通过对酒的描绘,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欢聚的乐趣,增强了节日的温情。
整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出诗人对元宵节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表现了清代社会的文化氛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元宵节的欢庆展开,表现了人们对团圆、幸福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节日的热闹和美好,突出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凤城”是代表什么?
a) 一个城市
b) 一种花
c) 一种灯具
“明月随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团圆
c) 寂静
诗中提到的“红梅”象征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秋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