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1:02
送南屏谦师,并引
作者:苏轼 〔宋代〕
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
打作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
玉川风腋今安有。
先生有意续茶经,
会使老谦名不朽。
这位道人清晨从南屏山出发,
来试一试他高超的点茶技艺。
忽然看到午后的茶盏上,兔毛斑点的茶水,
竟然打造成了春天的瓮中鹅儿酒。
天台山的乳花在世上已经看不见,
玉川的清风现在又能在哪里呢?
老师您有意再次续写茶经,
这将使老谦的名声永垂不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擅长诗词、散文,尤其以豪放的词风和深刻的哲思著称。他的作品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既有对生活的领悟,也有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与南屏谦师的友谊之时,表达了他对朋友的赞赏和对茶文化的推崇。诗中提到的“续茶经”是对茶文化的思考,体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苏轼的《送南屏谦师,并引》是一首情感真挚的送别诗,诗中展现了对朋友的敬仰与不舍,同时也融合了对茶文化的热爱。诗的开头以“道人晓出南屏山”引入,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道人的从容,暗示了道家追求的那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他点茶的技艺,以“兔毛斑”与“鹅儿酒”形成生动的对比,既展现了茶的芳香,又引发对酒的遐想,巧妙地将两者结合,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体验。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一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惋惜,仿佛在说,这些美好的事物在现实中已难以寻觅。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老师的期望,仿佛在寄托着一种希望与信任,认为谦师的努力必将使得他的名声永存。整首诗不仅有着细腻的情感,还蕴含了对传统文化的敬重与传承的期望,展现了苏轼博大的胸怀和深邃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茶文化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望,反映出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道士来自哪里?
A. 天台山
B. 南屏山
C. 玉川
D. 乳花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兔毛斑”象征着_____。
判断题:
诗中表达了对老师的期望与敬仰。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