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菩萨蛮(回文四时春闺怨)》

时间: 2025-05-07 09:04:16

诗句

翠鬟斜幔云垂耳。

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

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

坠雪梨花细。

颦浅念谁人。

人谁念浅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16

原文展示:

菩萨蛮(回文四时春闺怨)
苏轼 〔宋代〕
翠鬟斜幔云垂耳。
耳垂云幔斜鬟翠。
春晚睡昏昏。
昏昏睡晚春。
细花梨雪坠。
坠雪梨花细。
颦浅念谁人。
人谁念浅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春天的黄昏,女子在闺中因思念而无法入眠,头发轻轻垂下,耳边的云幔也随之低垂。春天的夜晚让人感到昏昏欲睡,却又因思念而难以安眠。细小的梨花雪片纷纷落下,凋零的梨花在雪中显得更加细腻。她微微皱眉,心中思念着那个人,然而那个人又是谁呢?

注释:

  • 翠鬟:翠色的发髻,形容女子的美丽。
  • 斜幔:倾斜的帷幔,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
  • 春晚:春季的傍晚,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时间。
  • 昏昏:形容昏沉,模糊的状态。
  • 细花梨雪:梨花轻盈如雪,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 :皱眉,表示思念和忧愁。

典故解析:

诗中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春闺怨”反映了古代女子在闺房中对爱情的思念,常见于古代诗词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在政治上也有很高的地位,历任多职。苏轼的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苏轼流亡时期,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内心感情复杂,因此在词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情感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菩萨蛮》通过精致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夜中因思念而难以入眠的情景。开篇的“翠鬟斜幔云垂耳”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女子的美丽与寂寞相互交织。随着描写的深入,春天的气息通过“春晚睡昏昏”进一步渗透,使人感受到一种柔和的无奈与忧愁。后面的“细花梨雪坠”则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暗示了女子内心的脆弱与细腻,梨花如雪般的细腻感受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份思念的滋味。最后一句“人谁念浅颦”透出一种无奈和惆怅,表达了对爱慕者的思念却又无法言说的复杂心情。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女子的内心情感,也反映了苏轼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具有深刻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翠鬟斜幔云垂耳:描绘女子的发髻和帷幔,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
    2. 耳垂云幔斜鬟翠:意象倒置,增强了词句的音乐感。
    3. 春晚睡昏昏:表明时间与情感的沉重,春天的夜晚使人难以入眠。
    4. 昏昏睡晚春:重复强调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5. 细花梨雪坠:描绘梨花如雪般的景象,传达出柔美与凋零之感。
    6. 坠雪梨花细:同样的意象反转,增加了词句的韵律。
    7. 颦浅念谁人:女子微微皱眉,思念却显得无处诉说。
    8. 人谁念浅颦:最后一句的反问,加重了情感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词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梨花与雪的结合,象征着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
    • 反复:反复的意象强调了思念的主题。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女子在春夜中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无奈,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力。

意象分析:

  • 翠鬟:象征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云幔:象征梦幻与隐秘的情感。
  • 梨花:象征纯洁与易逝的美好,寓意爱情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词中“翠鬟”指的是哪种意象? A. 头发
    B. 衣服
    C. 鞋子
    答案:A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细花梨雪”表现了__的情感。 答案:脆弱与思念

  3. 判断题: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女性内心的情感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轼的《菩萨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女性的思念情感,但苏轼更为内敛,李清照则更显直白。

参考资料:

  • 相关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 丰乐亭游春·其三 秋声赋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卖油翁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画眉鸟 生查子·元夕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诸葛武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断事如神 包含踯的词语有哪些 薏苡明珠 怪开头的成语 张赵 本队 蝤蠓 谏鼓谤木 双人旁的字 百舌之声 爻字旁的字 四百四病 水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包含岸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学非所用 船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