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勉学诗(八首)》

时间: 2025-05-07 06:42:33

诗句

驱车入东雒,策马上西京。

所遇何表表,莫非公与卿。

旌旄出广路,百步辟人行。

前驱与后拥,不绝如雷轰。

人生处困厄,孰不思宠荣。

此途良足乐,此任苦不轻。

丈夫誓许国,身作万里程。

永怀鼎足戒,毋使公膋倾。

¤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33

原文展示

驱车入东雒,策马上西京。所遇何表表,莫非公与卿。旌旄出广路,百步辟人行。前驱与后拥,不绝如雷轰。人生处困厄,孰不思宠荣。此途良足乐,此任苦不轻。丈夫誓许国,身作万里程。永怀鼎足戒,毋使公膋倾。

白话文翻译

驱车进入东雒,策马前往西京。所遇到的,都是高官显贵。旌旗在宽阔的道路上飘扬,人们纷纷避让。前有引导,后有跟随,声势浩大如同雷鸣。人生处于困境时,谁不想得到荣耀和宠爱。这条路确实令人愉快,但这职责却非常沉重。大丈夫立誓为国家奉献,身负万里征程。永远记住稳固的忠告,不要让国家的祭祀牺牲受损。

注释

  • 东雒:指洛阳,古代东都。
  • 西京:指长安,古代西都。
  • 表表:显赫,杰出。
  • 旌旄:古代军队或仪仗队中的旗帜。
  • 辟人行:人们避让。
  • 困厄:困境,困难。
  • 宠荣:宠爱和荣耀。
  • 鼎足戒:比喻稳固的忠告或建议。
  • 公膋:国家的祭祀牺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孝孺(1357-1402),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字希直,号逊志,浙江宁海人。他以忠诚和正直著称,因拒绝为明成祖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而被杀,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忠臣。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方孝孺对仕途的看法和对国家的忠诚。在明代,士人多追求仕途上的荣耀和地位,但方孝孺强调了忠诚和责任感,提醒士人不应只追求个人荣耀,而应为国家尽忠。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士人进入仕途的场景,展现了士人在官场中的荣耀与责任。诗中“驱车入东雒,策马上西京”描绘了士人进入官场的起点,而“所遇何表表,莫非公与卿”则展现了官场中的显赫人物。然而,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责任的思考,“此途良足乐,此任苦不轻”表达了仕途虽荣耀但责任重大。最后,“丈夫誓许国,身作万里程”强调了士人应为国家奉献,体现了方孝孺的忠诚和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驱车入东雒,策马上西京:描绘了士人进入仕途的起点,东雒和西京分别指洛阳和长安,古代的政治中心。
  2. 所遇何表表,莫非公与卿:展现了官场中的显赫人物,公与卿指高官显贵。
  3. 旌旄出广路,百步辟人行:描绘了官场的盛况,旌旄飘扬,人们避让。
  4. 前驱与后拥,不绝如雷轰:形容官场的声势浩大,如同雷鸣。
  5. 人生处困厄,孰不思宠荣:表达了人们在困境中渴望荣耀和宠爱的普遍心理。
  6. 此途良足乐,此任苦不轻:仕途虽荣耀但责任重大。
  7. 丈夫誓许国,身作万里程:强调了士人应为国家奉献。
  8. 永怀鼎足戒,毋使公膋倾:提醒士人应保持忠诚,不要让国家的祭祀牺牲受损。

修辞手法

  • 比喻:“不绝如雷轰”比喻官场的声势浩大。
  • 对仗:“驱车入东雒,策马上西京”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士人进入仕途的场景,强调了士人在官场中的荣耀与责任,提醒士人不应只追求个人荣耀,而应为国家尽忠。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雒:古代东都洛阳,象征政治中心。
  • 西京:古代西都长安,象征政治中心。
  • 旌旄:象征官场的荣耀和声势。
  • 雷轰:象征官场的声势浩大。
  • 鼎足戒:象征稳固的忠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东雒”和“西京”分别指什么?

    • A. 洛阳和长安
    • B. 北京和南京
    • C. 杭州和苏州
    • D. 成都和广州
  2. 诗中“旌旄出广路,百步辟人行”描绘了什么场景?

    • A. 官场的荣耀
    • B. 战争的激烈
    • C. 市场的繁华
    • D. 田园的宁静
  3. 诗中“丈夫誓许国,身作万里程”表达了什么?

    • A. 对家庭的承诺
    • B. 对国家的忠诚
    • C. 对朋友的义气
    • D. 对爱情的誓言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同样表达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 王安石《登飞来峰》: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表达了士人对国家的忧虑和责任感。

诗词对比

  • 方孝孺《勉学诗(八首)》与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两者都强调了士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但方孝孺的诗更多地反映了明代士人的心态,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心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方孝孺全集》:收录了方孝孺的全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等。
  • 《明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明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作家。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临高台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 杂歌谣辞。古歌 杂曲歌辞。古别离 琴曲歌辞。霹雳引 相和歌辞。凤笙曲 相和歌辞。长门怨 相和歌辞。铜雀妓 幸梨园亭观打球应制 三日梨园侍宴(一作梨园亭侍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蜗踚 蕙损兰摧 指敌忘身 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低摧 傲睨自若 用字旁的字 悼惧 福倚祸伏 辰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神秘莫测 大汗涔涔 风字旁的字 银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