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虎求百兽》

时间: 2025-04-26 03:29:03

诗句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犹百兽之畏虎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9:03

原文展示: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白话文翻译: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国都害怕昭奚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天帝派我来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我,就是违背天帝的命令!你若不信,我走在前面,你跟在我后面,看百兽见了我敢不逃跑吗?’老虎认为有道理,于是就跟着狐狸走。野兽见了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以为它们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军队百万,却专门由昭奚恤统领,所以北方诸国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就像百兽害怕老虎一样!”

注释:

  • 荆宣王:楚国的君主。
  • 昭奚恤:楚国的大臣。
  • 江乙:楚国的臣子。
  • 长百兽:做百兽的首领。
  • 带甲:指军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原名更生,汉朝宗室,沛县(今江苏省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的著作丰富,包括《新序》、《说苑》、《列女传》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讽刺了权力和威势的传递,以及人们对于表象的误解。诗中通过老虎和狐狸的故事,比喻了楚国君主和昭奚恤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北方诸国对昭奚恤的畏惧,实际上是对楚国强大军力的畏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巧妙地揭示了权力和威势的传递现象。通过老虎和狐狸的故事,诗人刘向不仅讽刺了人们对于表象的误解,也深刻地指出了权力的本质。诗中的“虎求百兽而食之”,形象地描绘了权力的原始欲望和野蛮本质。而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蠢,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讽刺效果。最后,诗人通过“百兽之畏虎”的比喻,将这种讽刺延伸到了政治领域,揭示了权力背后的真正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荆宣王询问群臣关于北方诸国对昭奚恤的畏惧情况。
  • “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群臣无人回答,江乙用老虎和狐狸的寓言来回答。
  •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狐狸声称自己是天帝派来领导百兽的,老虎不敢吃它。
  •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狐狸威胁老虎,吃它就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狐狸提议让老虎跟随它,观察百兽的反应。
  •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老虎同意了,结果百兽见了都逃跑。
  •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老虎不知道百兽是害怕自己,以为是害怕狐狸。
  •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江乙指出,北方诸国畏惧昭奚恤,实际上是畏惧楚国的强大军队。
  • “犹百兽之畏虎也!”:比喻北方诸国对昭奚恤的畏惧,就像百兽对老虎的畏惧一样。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老虎和狐狸的故事,比喻楚国君主和昭奚恤之间的关系。
  • 拟人:狐狸被赋予了人类的智慧和狡猾,老虎则显得愚蠢。
  • 对仗:诗中的语言结构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揭示了权力和威势的传递现象,以及人们对于表象的误解。诗中的核心思想是,真正的力量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而人们往往容易被表象所迷惑。

意象分析:

  • 虎:象征着强大的权力和威势。
  • 狐:象征着狡猾和表象的迷惑。
  • 百兽:象征着普通民众或弱小的国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虎”象征着什么? A. 昭奚恤 B. 楚国君主 C. 北方诸国 D. 天帝
  2. 狐狸声称自己是天帝派来做什么的? A. 统治百兽 B. 吃掉老虎 C. 保护百兽 D. 迷惑老虎
  3. 诗中的“百兽之畏虎”比喻了什么? A. 北方诸国对昭奚恤的畏惧 B. 老虎对狐狸的畏惧 C. 狐狸对百兽的统治 D. 楚国君主对昭奚恤的信任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战国策》中的其他寓言故事,如《鹬蚌相争》。
  • 其他古代寓言诗,如《庄子》中的寓言故事。

诗词对比:

  • 与《战国策》中的其他政治寓言相比,这首诗更加直接地揭示了权力和威势的传递现象。
  • 与《庄子》中的寓言相比,这首诗更加注重政治和社会的讽刺。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战国策》
  • 《刘向集》
  • 《庄子》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减字木兰花(客赠梅花一枝,香色奇绝,为赋此词) 临江仙(甲子中秋微雨,闻施君家宴,戏赠) 南歌子(民先兄寄野花数枝,状似蓼而丛生。夜置几案幽香袭人戏成一阕) 水调歌头 念奴娇(符昌研写寄朱胡梅词,酬唱语皆不凡,因次其韵) 会稽东小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朽开头的成语 酿热物 左不是 豸字旁的字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病字头的字 上援下推 雪案萤窗 盐巴 轻描淡写 包含银的成语 贵不召骄 里字旁的字 孤恓 龜字旁的字 骨软筋麻 包含狡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