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7:46
次韵子瞻初到杭州见寄二绝
作者: 苏辙
吏治区区岂不任,
吴中已自富才能。
还应占位书名姓,
学取蓝田崔县丞。
试尽风波万里身,
到官山水却宜人。
君知晏子恩仍厚,
还与従来旧卜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事务的看法以及对杭州的向往。
第一首:
官吏的治理方式虽小,但并非不可以施行;吴中的人们已经自富其能。
或许我也能在此占据一个官位,像蓝田的崔县丞那样。
第二首:
我经历了无数风浪,走遍了万里之地,
来到此地,山水却是如此宜人。
你知道晏子的恩德依然厚重,
我们依旧像过去一样,是好邻居。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在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出色成就,风格清新,思想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初到杭州时,表达了他对地方治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杭州作为一个富饶的地区,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苏辙在此地感受到了良好的山水环境和政治氛围。
这首诗的整体结构清晰,分为两部分,分别表达了对官场的看法和对山水的赞美。首联通过“吏治区区岂不任”引入,表现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思考。诗人认为,虽然官场的治理似乎微不足道,但在吴中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总能找到有才能的人。接着,诗人提到“蓝田崔县丞”,这是一个象征着理想化官员形象的典型,意指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效法他,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官员。
在第二部分,诗人则转向个人经历的叙述,表达了“试尽风波万里身”的艰辛与不易,然而“到官山水却宜人”,这不仅是对杭州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新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最后的句子“君知晏子恩仍厚”更是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系结合,展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故人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深刻且富有哲理,令人回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治理的思考、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和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的“吴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A. 今江苏一带
B. 今浙江一带
C. 今广东一带
“蓝田崔县丞”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理想的官员形象
C. 友谊
诗中提到的“晏子”是何时的政治家?
A. 战国时期
B. 春秋时期
C. 汉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