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3: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3:50:50
卜筑共山功欲成,新河入县巧相萦。
谁将畚锸千夫力,添上园林一倍清。
生长鱼虾供晚馔,噶鹅鸭放春声。
为邻有意非今日,丐我余波伴濯缨。
我在这里兴建房屋,与山共成一片天地,新的河流绕过县城,巧妙地与我家相连。
谁能用千人的力量,来为我的园林增添一倍的清幽?
这里生长的鱼虾可以供我晚餐,河边的鹅鸭在春天的声音中欢快地鸣叫。
与邻居的情谊并非今日才有,我希望能够借着这余波,洗涤我的衣襟。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与邻居的情谊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中的“千夫力”暗示了人力的巨大,而“余波”则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抒情与描写风景。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苏辙在任职期间,反映了他对家乡新开辟河道的赞美,以及与邻居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通过描绘新开河流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篇“卜筑共山功欲成”,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居所的期盼,也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寄托。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新河流入县城,流畅的描写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生机与活力。
“千夫力”一语,彰显了人们的努力与拼搏,而“添上园林一倍清”则体现出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生长的鱼虾、噶声的鹅鸭,把自然界的生动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在品味诗意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生活氛围。
最后两句“为邻有意非今日,丐我余波伴濯缨”,不仅表达了对邻友的深厚情谊,也隐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歌的主题思想在于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新环境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千夫力”指的是什么?
“添上园林一倍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诗中“噶鹅鸭放春声”描绘了什么场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