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江红 其二》

时间: 2025-04-29 00:26:47

诗句

岁月迁延,倏过了、中元时节。

空悔恨、花开花谢,不曾将折。

帝女新添瑶瑟怨,娲皇惭补中天缺。

想今生、孽果又重圆,红羊劫。

骥伏枥,心更烈。

虎变鼠,喉为咽。

望帝城何在,匈奴未灭。

浪迹东西桃梗断,闲愁千万丁香结。

检从来、历史几兴亡,浑难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26:47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二
作者:宁调元(清代)

岁月迁延,倏过了中元时节。空悔恨花开花谢,不曾将折。
帝女新添瑶瑟怨,娲皇惭补中天缺。
想今生孽果又重圆,红羊劫。
骥伏枥,心更烈。虎变鼠,喉为咽。
望帝城何在,匈奴未灭。
浪迹东西桃梗断,闲愁千万丁香结。
检从来历史几兴亡,浑难说。

白话文翻译

时间流逝,转眼已过了中元节。空自感叹花开花谢,却没有去采摘。
帝女新添的瑶瑟发出怨恨,娲皇羞愧地去补天。
想如今生的因果又重聚,经历了红羊劫。
骏马虽然在槽中,却心中更加热烈;虎虽变为鼠,喉咙却难以咽下。
望帝城现在何在?匈奴仍未被消灭。
我在东西之间漂泊,桃花已断,心中的闲愁却千千万万,像丁香结一样缠绕。
回顾历史,有多少兴亡更替,真是难以言说。

注释

  • 中元时节:指农历七月十五,是祭拜祖先的节日。
  • 空悔恨:徒然感到遗憾、懊悔。
  • 帝女:传说中的女神。
  • 瑶瑟:一种古代的乐器。
  • 娲皇:传说中补天的女娲。
  • 红羊劫:指某种劫难或磨难。
  • 骥伏枥:比喻有才能的人未能施展。
  • 望帝城:传说中的古城,象征着失落的国土。
  • 匈奴未灭:指当时北方民族未被征服。
  • 闲愁:无所事事时产生的愁苦。
  • 丁香结:形容情感纠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宁调元,生于清代,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以其深刻的历史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涉及对历史的反思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历史变迁和国家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对历史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开篇以“岁月迁延,倏过了中元时节”引入,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在感叹花开花谢的同时,表达出对未能把握当下的悔恨之情,暗示着对逝去时光的无奈。

接着,诗中提到“帝女新添瑶瑟怨,娲皇惭补中天缺”,这不仅反映出对神话传说的借鉴,也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展现了对命运的思考。诗人将个人的苦闷与历史的兴亡相联系,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的迷茫。

“想今生孽果又重圆,红羊劫”一句,展现了人生的轮回和因果关系,抒发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无力感。接下来的“骥伏枥,心更烈”和“虎变鼠,喉为咽”则让人感受到人才未能施展的焦虑与压抑。

最后,通过“望帝城何在,匈奴未灭”,诗人将个人的情感上升到民族历史的层面,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以“检从来历史几兴亡,浑难说”结束,给人以深思的余韵,表达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岁月迁延,倏过了中元时节:描绘时间流逝,节日的变迁,暗示生命的短暂。
  • 空悔恨花开花谢,不曾将折:表达对未能珍惜美好时光的悔恨。
  • 帝女新添瑶瑟怨,娲皇惭补中天缺:借用神话传说,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的交织。
  • 想今生孽果又重圆,红羊劫:反映命运的轮回,强调因果关系。
  • 骥伏枥,心更烈:表达对有才能却未能施展的焦虑。
  • 虎变鼠,喉为咽:象征力量的削弱与无奈。
  • 望帝城何在,匈奴未灭:将个人情感上升到国家历史层面,表现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 浪迹东西桃梗断,闲愁千万丁香结:描绘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 检从来历史几兴亡,浑难说:反思历史的兴亡,感慨不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骥伏枥”,比喻有才能者未能施展。
  • 拟人:如“瑶瑟怨”,使抽象的情感有了具象化的表现。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开花谢: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瑶瑟:代表音乐与情感的结合,暗示内心的孤独与抑郁。
  • 红羊劫:象征磨难与考验。
  • 望帝城:象征失落的历史与文化。
  • 丁香结:形容情感的复杂与纠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中元时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春节
    • B. 中秋节
    • C. 七夕节
    • D. 农历七月十五
  2. 诗中提到的“瑶瑟”是一种什么?

    • A. 乐器
    • B. 花卉
    • C. 书籍
    • D. 衣物
  3. “骥伏枥,心更烈”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安逸
    • B. 焦虑
    • C. 快乐
    • D. 平静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均反映了对命运的思考与人生的感慨。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现了对时间的感慨与对人生的叹息。

诗词对比

  • 宁调元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两者都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宁调元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纠结,而辛弃疾则更具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历史与文学的交融》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朝日一曝背 扬子二首 答熊本推官金陵寄酒 化城阁 正宪吴公挽辞 学士院燕侍郎画图 句 其六 和陈辅秀才金陵书事 河中使君修撰陆公挽辞三首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躐的词语有哪些 了歇 捕风系影 地老天昏 反文旁的字 儿女英雄 润屋 包含衢的成语 子字旁的字 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髟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千辛百苦 不世之略 闲编 胆识 包含援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