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永遇乐(春暮有怀)》

时间: 2025-04-24 10:11:30

诗句

青幄蔽林,白毡铺径,红雨迷楚。

画阁关愁,风帘卷恨,尽日萦情绪。

阳台云去,文园人病,寂寞翠尊雕俎。

惜韶容、匆匆易失,芳丛对眼如雾。

巾欹润里,衣宽凉渗,又觉渐回骄暑。

解箨吹香,遗丸荐脆,小芰浮鸳浦。

画栏如旧,依稀犹记,伫立一钩莲步。

黯销魂,那堪又听,杜鹃更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0:11:30

原文展示:

青幄蔽林,白毡铺径,红雨迷楚。画阁关愁,风帘卷恨,尽日萦情绪。阳台云去,文园人病,寂寞翠尊雕俎。惜韶容匆匆易失,芳丛对眼如雾。巾欹润里,衣宽凉渗,又觉渐回骄暑。解箨吹香,遗丸荐脆,小芰浮鸳浦。画栏如旧,依稀犹记,伫立一钩莲步。黯销魂,那堪又听,杜鹃更苦。

白话文翻译:

青色的帐篷遮蔽了树林,白色的毡子铺成小路,红色的雨迷蒙了楚地。画阁中关上了愁绪,风帘卷起了思念,整日萦绕着情感。阳台上的云彩渐渐散去,文园中的人感到病痛,寂寞的翠色酒杯上摆着佳肴。可惜美好的容颜匆匆易逝,繁花丛中的景色如雾般朦胧。巾子在湿润的地方倾斜,衣服宽松而凉意渗透,感觉又渐渐回到了炎热的夏天。解开笋衣,吹散香气,遗留的果子鲜脆,小菱角漂浮在鸳鸯水面上。画栏依旧如旧,依稀还记得,伫立在一钩莲步。黯然销魂,怎能再忍听到杜鹃的苦鸣。

注释:

  • 青幄:青色的帐篷,象征着夏日的树荫。
  • 白毡:白色的毡子,铺成小路。
  • 红雨:形容春天的细雨,迷离了楚地(楚国)。
  • 画阁:装饰精美的阁楼,暗指愁绪的闭塞。
  • 阳台云去:阳台上的云彩渐渐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
  • 文园:书香门第或文人聚集的地方。
  • 翠尊雕俎:翠色酒杯和雕刻的菜肴,代表宴饮的雅致。
  • 巾欹润里:巾子在湿润的地方倾斜,形容环境的湿气。
  • 解箨吹香:解开笋衣,散发出香气。
  • 小芰浮鸳浦:小菱角漂浮在水面,意象清新。
  • 杜鹃:杜鹃鸟,常用来象征悲伤或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仙伦,宋代词人,以清新、细腻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春末,诗人怀念往昔,感慨时间流逝与美好事物的易逝,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诗歌鉴赏:

《永遇乐(春暮有怀)》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末时分的宁静与思绪。开篇以“青幄蔽林,白毡铺径,红雨迷楚”引入,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柔和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画阁关愁,风帘卷恨”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怅惘与对当前孤独的感受。

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如“阳台云去”,“小芰浮鸳浦”,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如“惜韶容匆匆易失”。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未来的无奈。

最后,诗句“黯销魂,那堪又听,杜鹃更苦”将情感推向高潮,杜鹃的鸣叫成为思念的象征,既是对过往美好的追忆,也是对现实孤独的控诉,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幄蔽林,白毡铺径,红雨迷楚:描绘春天的景象,青色的帐篷遮挡着树林,白色的毡子铺成了小路,细雨如红色的迷雾笼罩着楚地,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2. 画阁关愁,风帘卷恨,尽日萦情绪:画阁中关上了愁绪,风帘卷起了思念,整日被情感萦绕,体现出内心的愁苦。
  3. 阳台云去,文园人病,寂寞翠尊雕俎:阳台上的云彩散去,文园中的人感到病痛,寂寞的环境加重了内心的孤独。
  4. 惜韶容匆匆易失,芳丛对眼如雾:可惜美好的容颜容易流逝,眼前的花丛如雾般朦胧,象征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5. 巾欹润里,衣宽凉渗,又觉渐回骄暑:湿润的环境使巾子倾斜,衣服宽松而凉意渗透,感觉又回到了炎热的夏天,暗喻时间的流转。
  6. 解箨吹香,遗丸荐脆,小芰浮鸳浦:解开笋衣,散发出香气,遗留的果子鲜脆,小菱角漂浮在水上,描绘出自然的美好。
  7. 画栏如旧,依稀犹记,伫立一钩莲步:画栏依旧如旧,依稀记得,诗人伫立在一钩莲步,感叹时光的流逝。
  8. 黯销魂,那堪又听,杜鹃更苦:黯然销魂,怎能再忍听杜鹃的苦鸣,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芳丛对眼如雾”,将花丛比作雾,增强了朦胧感。
  • 拟人:如“风帘卷恨”,赋予风帘以情感。
  • 对仗:如“青幄蔽林,白毡铺径”,形式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幄:象征春天的生机。
  • 红雨:代表春雨的细腻与柔美。
  • 杜鹃:象征思念与苦涩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青幄蔽林”指的是什么?

    • A. 颜色的变化
    • B. 帐篷遮挡树林
    • C. 雨水的影响
    • D. 风的吹动
  2.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了什么?

    • A. 美好时光
    • B. 伤感与思念
    • C. 自然的美丽
    • D. 生活的乐趣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刘仙伦的《永遇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刘仙伦更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日游昆明池诗 奉和临渭源应诏诗 奉和月夜听军乐应诏诗 从驾幸晋阳诗 豫章行 昭君辞 出塞 二 出塞 一 昔昔盐 人日思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临历 爿字旁的字 牛字旁的字 古典主义 凭几据杖 一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相时度力 弥牟 南征北讨 苦口恶石 包含梦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中子 长亭短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