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3:18
送杨孟容朝奉西归
作者: 苏辙 〔宋代〕
三十始去家,四十初南迁。
五十复还朝,白发正纷然。
故人従西来,鞍马何联翩。
握手得一笑,喜我犹生全。
别离多忧患,梦觉非因缘。
惟余归耕计,粗有山下田。
久糜太仓粟,空愧乡党贤。
老兄当治行,令德齐高年。
幸此民事清,未厌军垒偏。
父老携壶浆,稚子迎道边。
应有故相识,问我何当旋。
君恩闵衰病,归驾行将鞭。
三十岁时我开始离开家,四十岁时我第一次南迁。
五十岁时我又回到朝中,头发已白,满是沧桑。
老朋友从西方赶来,马鞍和马匹都显得那么繁忙。
握手相见,彼此微笑,喜悦的是我依然健在。
离别带来许多忧虑,梦醒时分并非因缘。
我只剩下回归田园的打算,粗略地在山下有些田地。
长年消耗太仓的粮食,心中深感愧疚于乡里的贤者。
老兄当好好治理朝政,使德行达到高年。
幸好如今民事清明,并未厌倦军营的喧嚣。
乡亲们提着壶浆,稚子在路边迎接。
应该有故交相识,问我何时能够归来。
您对我的恩情深重,归家的行程即将开始。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苏辙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辙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同时也透露了对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对归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故乡、友人的眷恋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送杨孟容朝奉西归》是一首抒情诗,透过诗人与朋友的重逢,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和对世事的感悟。诗的开篇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诗人三十岁离家,四十岁南迁以及五十岁复朝的经历,体现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变迁。白发的出现不仅是年岁增长的标志,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脆弱的思考。
诗中“握手得一笑,喜我犹生全”一句,传达了重逢的欣喜与珍贵,仿佛在告诉读者,生命的延续就是最大的幸福。然而,随后的“别离多忧患,梦觉非因缘”则让人感受到离别的忧伤,梦中的相聚终究是虚幻,现实的分离让人心生惆怅。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未来的展望,诗人表达了归田园的愿望,心中有着对简单生活的渴望和对乡里的歉意。在“老兄当治行,令德齐高年”中,诗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在朝政上有所作为。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辙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重与对人生的反思。诗人在经历离别与重聚后,愈加向往平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辙在诗中回忆了多少个年头的经历?
诗中提到的“白发”象征着什么?
诗人对未来的生活有什么计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苏辙的诗更注重友人之间的情感与人生的回顾,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国家的忧虑。两者都展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情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