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池上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9:54:52

诗句

海榴如火发高丛,空斗炎炎烈日红。

争似栀花浑是雪,净香薰透一池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54:52

原文展示:

海榴如火发高丛,
空斗炎炎烈日红。
争似栀花浑是雪,
净香薰透一池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海榴花在阳光下的灿烂景象,像火一样在高高的丛中绽放,映衬着烈日的红光。它与栀子花相比,后者则如雪般洁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香气,清新的香味弥漫在一池的微风中。

注释:

  • 海榴:一种花木,花色鲜艳,常用于园林观赏。
  • 如火:形容花色鲜艳,像火一样。
  • 空斗:形容天空中烈日高照,光芒四射。
  • 争似:与“争”字连用,表示对比和竞争。
  • 栀花:栀子花,洁白如雪,香气扑鼻。
  • 净香:清新、纯净的香气。
  • 薰透:弥漫,香气透过空气。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花的描写,反映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关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华,号烨山,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哪些特定历史背景未有详细记载,但当时的社会环境强调文人的自然情怀与个人修养,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美的追求。

诗歌鉴赏:

《池上 其三》以海榴花和栀子花为主线,展现了鲜艳与洁白、炽热与清新的对比。首句“海榴如火发高丛”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海榴花的热烈与阳光的强烈辉映,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而“空斗炎炎烈日红”的描写,则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酷烈,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下来的“争似栀花浑是雪”既是对比也是升华,海榴的火热与栀子的洁白形成鲜明对照。这里的“争似”体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栀子花的香气与美丽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清新和宁静。

最后一句“净香薰透一池风”则将整个景象升华为一种感受,清香在微风中弥漫,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整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之情感的完美结合,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海榴如火发高丛:海榴花色鲜艳,如同火焰般在高大的丛中盛开。
    2. 空斗炎炎烈日红:天空中的烈日如火般灼热,映照着一片红光。
    3. 争似栀花浑是雪:相比之下,栀子花洁白如雪,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4. 净香薰透一池风:栀子花的清香在风中弥漫,沁人心脾。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火、浑是雪,增强了形象的表现力。
    • 对仗:如“海榴”与“栀花”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
    • 拟人:通过“薰透”的描述,使香气似乎具备了生命。
  •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热爱。

意象分析:

  • 海榴:象征热情与生命力。
  • 栀花:象征纯洁与宁静。
  • 烈日:象征严酷的自然力量。
  • 清风:象征舒适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海榴的颜色被形容为:

    • A. 白色
    • B. 红色
    • C. 绿色
  2. 栀子花的香气被描述为:

    • A. 刺鼻
    • B. 清新
    • C. 淡薄
  3. 诗中提到的天气状况是:

    • A. 阴天
    • B. 多云
    • C. 炎热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镃的《池上 其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美,但张镃侧重于花的色彩与香气,李白则更多地表现月光下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在意象与情感上都体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情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嘉会楼三首 其一 将北上次白沙先生韵 寒夜 夏夜不寐 舟次沙头 旅夜书怀二首 其二 旅夜书怀二首 其一 文丞相 陆丞相 杨太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妍森 科研所 坐以待旦 比物假事 曾乔 食字旁的字 谬种流传 雨愁烟恨 丨字旁的字 生齿日繁 丿字旁的字 共时 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望衍 西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