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3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0:56
春冰无真坚,霜叶失故绿。
鴳疑鹏万里,蚿笑夔一足。
二豪争攘袂,先生一捧腹。
明镜既无台,净瓶何用蹙。
盆山不可隐,画马无由牧。
聊将置庭宇,何必弃沟渎。
焚宝真爱宝,碎玉未忘玉。
久知公子贤,出语耆年伏。
欲观转物妙,故以求马卜。
维摩既复舍,天女还相逐。
授之无尽灯,照此久幽谷。
定心无一物,法乐胜五欲。
三峨吾乡里,万马君部曲。
卧云行归休,破贼见神速。
春天的冰没有真正的坚硬,霜打的叶子失去了原来的绿色。
鸳鸯怀疑鹏鸟能飞万里,蚿虫笑话夔龙只有一只脚。
两个豪杰争相攀附,先生却只在一旁捧着肚子。
明镜没有台儿,净瓶又有什么用呢?
盆山无法隐藏,画马又何以牧养?
姑且把它放在庭院中,何必舍弃沟渠和水道?
焚烧宝物其实是爱宝,打碎玉石未必忘记玉。
我早就知道公子贤良,言语中显露出老者的智慧。
想要观察事物的妙处,因此来求马卜。
维摩再度舍去,天女又相追逐。
授予他无尽的明灯,照亮这幽暗的山谷。
心中定无一物,法乐胜过五欲。
三峨是我家乡,万马是你部下。
卧云归来休息,破贼却见神速。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涉及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风格独特,深具人文精神。
此诗作于苏轼中年时期,正值其政治生涯的波折与个人思想的成熟,表达了他对物质与精神、有限与无限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多种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反思与追求。开头的“春冰无真坚,霜叶失故绿”便以自然景象引入,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凋零之间的对比,暗示人生的无常与虚幻。接下来的描绘中,鴳与鹏的对比,以及蚿与夔的嘲讽,进一步深化了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关系和对能力的思考。诗中“明镜既无台,净瓶何用蹙”表现了对名利的淡然,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在“焚宝真爱宝,碎玉未忘玉”一联中,苏轼以“焚宝”与“碎玉”两种行为呈现出人们对珍贵事物的复杂情感,既渴求又无奈,反映出人性中的矛盾。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融入了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最终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以此类推,整首诗逐句分析,强调意象和情感的交织,描绘出人们对生命的思索。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世界的反思,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价值的重要性,呼唤人们在纷扰中寻求内心的平和。
诗中提到的“春冰”象征什么?
A. 坚固 B. 脆弱 C. 美丽
答案:B
“明镜既无台”意在表达对什么的态度?
A. 名利 B. 友情 C. 爱情
答案:A
诗中“焚宝真爱宝”含义是什么?
A. 否定宝物 B. 珍惜宝物 C. 忘记宝物
答案:B
与杜甫《春望》相比,苏轼的诗更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两者在风格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