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葛苇》

时间: 2025-05-07 09:41:08

诗句

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长恐波头卷室去,欲将船尾载君行。

小诗试拟孟东野,大草闲临张伯英。

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1:08

原文展示:

赠葛苇
作者: 苏轼 〔宋代〕

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
长恐波头卷室去,欲将船尾载君行。
小诗试拟孟东野,大草闲临张伯英。
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陋的茅屋在风雨中摇摇欲坠的景象,诗人感慨自己愿意在这样的地方度过余生。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不安的惶恐,担心波涛会卷走自己的家,想要用船把朋友送走的愿望。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写的小诗是向著名诗人孟东野(孟浩然)致敬,自己闲暇时也常临摹张伯英(张旭)的草书。最后,诗人感叹人生短暂,消遣闲暇的日子却似乎无所依托,因此希望朋友能够怜惜自己不再耕作的生活。

注释:

  • 竹椽:指用竹子制成的屋顶支柱。
  • 茅屋:用茅草盖成的简陋房屋。
  • 蜂窠:蜂巢,象征着居所的安定。
  • 波头:指波浪的顶端。
  • 孟东野:指孟浩然,以其山水诗著称。
  • 张伯英:指张旭,以草书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他才华横溢,诗文风格多样,尤其擅长诗、词、文。苏轼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赠葛苇》创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生活的思考。此时的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挫折,身心俱疲,但依旧保持着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表达了一种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图景描绘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思索。开篇的“竹椽茅屋半摧倾”展现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艰苦与不稳定,暗示了他在世俗生活中的无奈与困境。接下来的“肯向蜂窠寄此生”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洒脱,尽管环境艰难,他依然愿意安于现状,接受这一切。

诗中“长恐波头卷室去”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中不可控因素的恐惧,尤其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威胁。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消遣百年须底物”中得到了升华,诗人反思人生的意义,感叹岁月流逝而无所依托。

整首诗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对友人的珍惜与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对比孟浩然和张旭,诗人将自己的创作与传统诗人相联系,表现出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友谊的思念。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的深邃思考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竹椽茅屋半摧倾:形象地描绘出诗人所住的房屋简陋,似乎随时可能倒塌,表达生活的艰辛。
  2. 肯向蜂窠寄此生:诗人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余生,显示出他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3. 长恐波头卷室去:表达对自然环境的不安,波浪的力量让人感到无奈和恐惧。
  4. 欲将船尾载君行:想要用船送朋友远行,体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眷恋。
  5. 小诗试拟孟东野:小诗向孟浩然致敬,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6. 大草闲临张伯英:提到张旭的草书,显示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
  7. 消遣百年须底物:感慨人生短暂,闲暇时光应有依托。
  8. 故应怜我不归耕:希望朋友能够理解自己的选择,怜惜不再耕作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摇摇欲坠的茅屋,突显不安定。
  • 拟人:波头被描绘为会卷走屋子的力量,增强了自然的威胁感。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艰苦生活的接受、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友谊的珍视。通过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也展现了其哲理性,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椽:象征简朴的生活,反映诗人的处境。
  • 茅屋:代表诗人的栖息之地,暗示孤独与无奈。
  • 蜂窠:象征安定,寓意诗人内心的渴望。
  • 波头:自然的力量,代表不可控的外部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竹椽茅屋”指的是什么? A. 豪华府邸
    B. 简陋房屋
    C. 竹林
    D. 蜂窝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A. 无所畏惧
    B. 敬畏且担忧
    C. 漠不关心
    D. 享受自然

  3. 诗中的“孟东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孟浩然
    D. 白居易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送友人》:李白的送别诗,展现对友人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赠友人》(王维)与《赠葛苇》: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但王维更侧重于山水之美,而苏轼则融入了个人生活的艰辛与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查询

留题石经院三首 和孔教授武仲济南四咏 北渚亭 厅前柏 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王君贶生日 和鲜于子骏益昌官舍八咏 竹轩 送转运判官李公恕还朝 登嵩山十首 登封坛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 登嵩山十首 其一 石径 逊自淮康酒官归觐逾旬而归送行二绝句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野掠 相伦 吞风饮雨 声动梁尘 首字旁的字 满腔怒火 包含纻的词语有哪些 倚门之望 硕彦 鸟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节同时异 五传弟子 米字旁的字 阅兵式 单人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