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答子勉三首》

时间: 2025-05-02 05:49:31

诗句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9:31

原文展示:

答子勉三首
苏轼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看法与态度。惊人之句,有时会让人自傲地炫耀于王公贵族之间;而处士保持清白的节操,滑稽的言辞又如何能够显得出众。诗人提到深沉如同康乐(即康熙皇帝),简朴而远大如安丰(古地名),最终希望能与志同道合之人在林下共聚,品味清风明月的雅趣。

注释:

  • 惊人:令人惊讶的。
  • 傲王公:向王公贵族炫耀。
  • 处士:隐士,指那些保持清白节操的人。
  • 清节:清白的节操。
  • 滑稽:指幽默、滑稽的言辞,带有讽刺意味。
  • 康乐:指康熙皇帝,深沉有内涵。
  • 安丰:古地名,象征简朴而远大的理想。
  • 无俗气:没有世俗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其诗词、散文、词等各类文学作品都有很高的成就,风格豪放、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苏轼被贬期间,生活中遭遇了许多困境与磨难。他在诗中表达了对诗歌的热爱和对清白节操的坚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表现了苏轼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和对清白节操的珍视。诗中“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一句,展现了诗人在面对权贵时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佳句不应沦为炫耀的工具,而应是表达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接下来的“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则强调了隐士的高洁,认为幽默和滑稽并不能掩盖其清白的节操。

而“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则用历史人物与地名来比喻理想的诗歌境界,深沉而简朴,反映出苏轼对诗歌艺术的追求。最后一句“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则流露出他对于雅趣生活的向往,愿意与志同道合者在自然中共赏风雅,体现了其对自由与清净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惊人得佳句,或以傲王公:好诗句让人惊叹,有的人可能因此自傲地向权贵展示。
  2. 处士还清节,滑稽安足雄:隐士保持清白的节操,幽默的言辞又怎能显得出众呢?
  3. 深沉似康乐,简远到安丰:深沉如同康熙皇帝,简朴而远大的理想如同安丰。
  4. 一点无俗气,相期林下风:没有世俗的气息,期待与志同道合之人共游山林,享受清风明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隐士与权贵的态度,揭示了清白节操的重要性。
  • 比喻:用历史人物与地名比喻理想的艺术境界,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诗歌的真实与清白,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出诗人对自由、自然与高洁情操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句:象征高尚的艺术追求。
  • 王公:代表权势与世俗的诱惑。
  • 处士:象征隐士的清白与高洁。
  • 林下风:象征自然的雅趣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处士”指的是哪类人? A. 权贵
    B. 隐士
    C. 商人
    答案:B

  2. “深沉似康乐”的“康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汉武帝
    B. 康熙皇帝
    C. 唐太宗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安丰”代表的是怎样的理想? A. 复杂华丽
    B. 简朴远大
    C. 世俗繁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 《赤壁赋》- 苏轼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为内敛,表达了对清白节操和高雅生活的追求,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奔放的个性与饮酒作乐的生活态度。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南禅遇南楚老僧似有道者因赠以诗二首 其一 戏题滩傍驿壁 题西湖酒家壁 洞仙歌 雪窗 视旱田赋呈上元簿杨明卿 咏扬州后土祠琼花 题石洞书院 题椿桂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碰一鼻子灰 幺字旁的字 言字旁的字 四言诗 思怨 举奏 手无寸刃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弃恶从善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 衣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问羊知马 胆欲大而心欲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