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8:42
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
老大服犁锄,解佩付熔铄。
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敲冰春捣纸,刈苇秋织箔。
栎林斩冬炭,竹坞收夏箨。
四时俯有取,一饱天所酢。
君生纨绮间,欲学非其脚。
左右玉纤纤,束薪谁为缚。
勿令闻此语,翠黛頩将恶。
笑我一间茅,妇姑纷六凿。
年轻时带着刀剑,只懂得军中的欢乐;
年长后用犁耕作,解下佩饰投入熔炉。
虽然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仍然会被赐予田地爵位。
春天敲冰捣纸,秋天采芦苇织箔。
冬天在栎树林砍柴,夏天在竹林收笋。
四季的物产随手可得,尽情享受这天赐的美食。
你出生于奢华之家,想要学习却不知其要。
左右的玉手纤细,谁来束缚这些柴薪?
不要让别人听到这些话,翠黛眉会因此厌恶。
嘲笑我住在简陋的茅屋中,家中妇姑纷纷来凿墙。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人。其诗、词、散文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风格奔放且富有哲理。苏轼一生历经波折,政治上屡遭贬谪,但其文学成就始终辉煌。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苏轼和王巩的唱和之作,反映了他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从年轻的豪情壮志到年长后的务实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接受。
这首诗以年轻时的理想和年长后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年轻时的豪情,带刀剑从军的壮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重担逐渐压来,老大后只能务农。诗中对于四季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与乐趣,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中对“田爵”的提及,折射出社会地位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在经历了年轻时的追求后,苏轼逐渐明白了生活的真实意义——不仅仅是功名利禄,而是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结尾部分,苏轼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无奈与幽默,展现了他豁达的性格。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形成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独到见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深刻思考,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展现了对生活的接受与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年轻时带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力田爵”指的是什么?
诗中“勿令闻此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