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3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31:29
秋归南浦蟪蛄鸣,
霜落横湖沙水清。
卧雨幽花无限思,
抱丛寒蝶不胜情。
秋天到了南浦,蟪蛄在鸣叫;霜降在横湖上,沙子和水都显得清澈。躺在雨中,幽静的花儿让我无限思念;抱着丛中的寒蝶,情感难以承受。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典典故,但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观察以及与自然的情感连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见长,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在自然景物面前的沉思和对人生的感悟。这一时期,苏轼经历了政坛的波折,心境愈发沉静,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苏轼的《蓼屿》是一首表现秋天风情的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情感的深刻体验。首句“秋归南浦蟪蛄鸣”通过对自然音响的描绘,勾勒出秋天的氛围,蟪蛄的鸣叫仿佛在提醒人们季节的变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秋的来临。接下来“霜落横湖沙水清”,不仅描绘了秋霜的清冷,也通过“沙水清”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清新。诗人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感受到内心的无尽思念和情感的交织,正如“卧雨幽花无限思”所展现的那样,花的幽静与雨的缠绵让他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一句“抱丛寒蝶不胜情”以寒蝶的脆弱隐喻诗人内心的情感,寒冷的环境让他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情感的深刻,体现了对生命和情感的细腻感悟。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给人以深思的空间。
整首诗围绕秋天的自然景象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生命的脆弱感悟。
蟪蛄在诗中象征什么季节?
诗中“卧雨幽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寒蝶”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轼的《蓼屿》,探索其中的情感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