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7:32
黄秀才北郊书堂 文同 〔宋代〕
吾邑固僻陋,巉巉合群山。 苟无贤者居,孰能营幽闲。 黄子治北郊,胜绝收其间。 长溪断谷口,嚣哗隔尘阛。 始至甚夷旷,渐往颇险艰。 洞穴烟云昏,涧壑松桂环。 幽芳自芬馥,野哢常绵蛮。 缭磴挂绝壁,孤彴飞遥湾。 气象夺天奥,景物搜鬼悭。 筑室贮群籍,轩窗面孱颜。 朱黄列几案,坐把古穴删。 自取天爵高,下视五两纶。 处心固已定,讵恤时辈讪。 伊余素无似,谬入文墨班。 前得省亲归,屡此容追攀。 时亦窃讲议,始蹈贤圣关。 譬之拉虎豹,所得才一斑。 自愧鄙朴姿,得涉道谊寰。 余亦有东谷,对此何格顽。 每来辄尽日,须步明月还。
我的家乡虽然偏僻简陋,但群山环绕,景色壮丽。如果没有贤能的人居住,谁能营造出这样的幽静之地呢?黄子在北郊治理,将这里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溪断谷口,喧嚣与尘世隔绝。初到时感觉平坦开阔,越往里走越觉得险峻艰难。洞穴中烟云缭绕,涧壑四周松桂环绕。幽香自然芬芳,野鸟鸣叫连绵不绝。石阶蜿蜒挂在绝壁上,独木桥飞架在遥远的湾口。气象夺人,景物搜罗得鬼斧神工。建屋收藏群书,窗户面向险峻的山峰。朱黄色的书籍排列在案几上,坐着删改古籍。自取高贵的天爵,不屑于世俗的荣华。心志坚定,不惧时人的讥讽。我原本没有什么才能,误入文墨之列。之前回家省亲,多次来此追寻。有时也偷偷讲论,开始步入贤圣的境界。就像拉虎豹一样,所得的只是皮毛。自愧于朴素的资质,得以涉足道义的广阔天地。我也有东谷,对此有何顽固不化。每次来此都会待上一整天,直到明月高悬才归。
作者介绍: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擅长山水诗。此诗描绘了黄秀才在北郊的书堂,展现了其幽静雅致的环境和黄秀才的高洁志向。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文同访问黄秀才的书堂时所作,表达了对黄秀才高洁志向的赞赏和对幽静环境的喜爱。
这首诗通过对黄秀才北郊书堂的描绘,展现了其幽静雅致的环境和黄秀才的高洁志向。诗中,“巉巉合群山”、“长溪断谷口”等句,生动描绘了书堂周围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黄秀才在此“筑室贮群籍”,专心研读古籍,不慕世俗荣华,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文同通过对黄秀才书堂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种高洁志向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黄秀才北郊书堂的描绘,展现了其幽静雅致的环境和黄秀才的高洁志向。诗中,黄秀才不慕世俗荣华,专心研读古籍,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文同通过对黄秀才书堂的描绘,表达了对这种高洁志向的赞赏,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巉巉合群山”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势平坦 B. 山势险峻 C. 山势低矮 D. 山势高耸
“黄子治北郊”中的“黄子”指的是谁? A. 文同 B. 黄秀才 C. 黄庭坚 D. 黄公望
诗中“自取天爵高,下视五两纶”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追求高贵的爵位 B. 不屑于世俗的荣华 C. 追求世俗的荣华 D. 追求高洁的志向
“每来辄尽日,须步明月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黄秀才的敬佩 B. 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C.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D. 对学问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