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6:19
感遇·之廿三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翡翠巢南海。雄雌珠树林。
何知美人意。骄爱比黄金。
杀身炎州里。委羽玉堂阴。
旖旎光首饰。葳蕤烂锦衾。
岂不在遐远。虞罗忽见寻。
多材信为累。叹息此珍禽。
这首诗描绘了一对栖息在南海翡翠巢中的鸟类,雄鸟与雌鸟如同罕见的珠子一般美丽。它们的爱情与美丽是如此珍贵,甚至可以与黄金相提并论。然而,它们在炎热的州里受了伤,羽毛委顿在阴凉的玉堂中。鸟类的美丽和装饰,如同华丽的首饰和锦被,令人赞叹。难道这美丽的鸟儿不应该在遥远的地方自由翱翔吗?可怜的虞罗鸟却在此被寻觅。作者感慨道,很多美好的东西反而成为了负担,叹息这珍稀的禽鸟。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陈子昂(659-700年),字伯珠,唐代著名诗人,山西人。他以豪放的诗风和对社会的关切著称,是初唐四杰之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时,陈子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珍稀生命的关切,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陈子昂的《感遇·之廿三》通过描绘一对栖息在南海的美丽鸟类,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生命与自由的思考。诗中以“翡翠巢南海”开篇,生动地描绘出鸟类的栖息地,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紧接着,雄雌鸟的美丽与爱情被比作珍贵的珠宝和黄金,象征着爱情的珍贵与美丽。
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展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被束缚的惋惜。鸟类的羽毛在“炎州里”受伤,陷入了阴暗的玉堂中,反映了美丽与自由之间的矛盾。这样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忧伤的情感,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此外,诗中反复提到的“珍禽”不仅仅指鸟类,更是对生命美好与脆弱的隐喻。作者在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时,也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奈与困境。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陈子昂深厚的诗歌造诣和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鸟类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自由和生命的思考,反映了美丽与悲伤交织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陈子昂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鸟类栖息在哪里?
A. 北海
B. 南海
C. 西海
诗中描述鸟类的爱情比作什么?
A. 珍珠
B. 黄金
C. 银子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风光
B. 爱情与生命的珍贵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