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55: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55:29
感遇·之廿五
作者:陈子昂 〔唐代〕
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
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
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
昆仑见玄凤。岂复虞云罗。
全诗翻译:
白露时节,玄蝉高鸣,转眼间这一年已经虚度。
万物都随大自然的变化而生长,我这孤独的花朵又能怎样呢?
瑶台上有青鸟栖息,远方的玉山上长着稻禾。
昆仑山上出现了玄凤,难道还会再有虞美人云一般的繁华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瑶台”、“青鸟”、“昆仑”、“玄凤”等都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陈子昂(661年-702年),字伯玉,号鲁直,唐代初期的著名诗人及文学家,主张诗歌应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他的诗风豪放,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个人理想受挫的时期,诗人以个人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思考为主题,反映出唐初文人面临的困境与无奈。
陈子昂的《感遇·之廿五》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个人理想的思考。诗的开头用“玄蝉号白露”引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替,营造出一种秋意渐浓的氛围。接着,诗人感慨“兹岁已蹉跎”,表达了对已逝光阴的惋惜,暗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诗中“群物从大化”一语,体现了自然规律的无情与伟大,万物皆随之生长,而我这“孤英”却无处归属,显得格外孤独。此处,诗人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感。
后半部分提到的“瑶台有青鸟”和“昆仑见玄凤”,则是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渴望,但“岂复虞云罗”的结尾又回归到现实的无奈,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个人在自然变化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什么?
“孤英”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青鸟”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