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01: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01:02
江城子
作者: 沈宜修 〔明代〕
西风自古不禁愁。奈穷秋。思悠悠。
何似长江,滚滚只东流。
霁景萧疏催晚色,新月影,挂帘钩。
芙蓉寂寞水痕收。淡烟浮。
冷芳洲。断霭残云,犹自倚重楼。
纵有茱萸堪插鬓,须不是,少年头。
西风自古以来就让人感到愁苦,尤其在这穷秋时节,思绪绵延不绝。
与其说这情绪像长江水一样,滚滚向东流去,
不如说晴霁后的景色萧条,催促着晚色的降临,
新月的影子挂在帘钩上,映出一片寂寞。
芙蓉花在水面上显得孤单,淡淡的烟雾在水面上漂浮,
冷冷的芳洲上,断断续续的云彩,依旧倚靠在高楼上。
即使有茱萸可以插在鬓角,却已不是年轻的模样了。
沈宜修,明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社会背景中,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时代感受。他的诗风以细腻、婉约著称,常常蕴含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这首《江城子》创作于沈宜修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情感的寄托显得尤为重要。诗中流露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与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江城子》以悲凉的情感和细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西风自古不禁愁”便引领了整首诗的情绪基调,西风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也意味着人生的无常。随着季节的变换,诗人感受到愁苦愈发加重,思绪如长江水般绵延不绝,无处释放。
诗中描绘的“霁景萧疏催晚色”,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出一种清冷的秋意。新月的影子映照在窗帘上,给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单与对过去的怀念。后半部分提到的“纵有茱萸堪插鬓”,则是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茱萸虽可佩戴,却已不是年轻的象征,更加深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叹,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带有忧伤的生命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过往的追忆。
“西风自古不禁愁”中的“禁”是什么意思?
诗中提到的“新月影,挂帘钩”传达了什么情感?
“纵有茱萸堪插鬓,须不是,少年头”中的“须不是”意为?
答案:
沈宜修的《江城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沈宜修的词更侧重于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而李清照则更偏向于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