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若松町有感》

时间: 2025-05-04 10:04:03

诗句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

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4:03

原文展示:

孤灯引梦记朦胧,风雨邻庵夜半钟。我再来时人已去,涉江谁为采芙蓉?

白话文翻译:

孤灯下梦境朦胧,风雨中邻庵的夜半钟声响起。当我再次来到这里,人已离去,涉过江水,谁还会为我采摘芙蓉?

注释:

  • 孤灯:指独自一人的灯光,常用来形容孤独或寂寞的情景。
  • 引梦:引导梦境,这里指梦境的开始。
  • 朦胧:模糊不清,这里形容梦境的不清晰。
  • 邻庵:附近的寺庙。
  • 夜半钟:指深夜寺庙的钟声。
  • 涉江:渡过江水。
  • 采芙蓉:采摘荷花,这里比喻寻找或追求美好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清代诗人,字子瞻,号东坡,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人在孤独的夜晚,听到邻近寺庙的钟声,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感叹人事已非,美好的事物已不可追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孤灯、梦境、风雨、钟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独、朦胧、怀旧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深深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无奈感慨。诗中的“我再来时人已去”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遗憾和无法挽回的悲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怀旧之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孤灯引梦记朦胧:孤灯下的梦境模糊不清,表达了诗人孤独中的迷茫和回忆。
  • 风雨邻庵夜半钟:风雨中邻近寺庙的夜半钟声,增添了诗中的孤寂和凄凉感。
  • 我再来时人已去:当我再次来到这里,人已离去,表达了诗人对过往人事的怀念和无奈。
  • 涉江谁为采芙蓉:涉过江水,谁还会为我采摘芙蓉,比喻美好的事物已不可追寻,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和悲哀。

修辞手法:

  • 比喻:“采芙蓉”比喻寻找或追求美好的事物。
  • 拟人:“孤灯引梦”中的“引”字赋予孤灯以引导梦境的动作,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孤独夜晚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遗憾和无法挽回的悲哀。

意象分析:

  • 孤灯:象征孤独和寂寞。
  • 梦境:象征回忆和迷茫。
  • 风雨:象征动荡和不安。
  • 夜半钟: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无常。
  • 采芙蓉:象征追求美好和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孤灯”象征什么? A. 孤独和寂寞 B. 光明和希望 C. 温暖和安慰 D. 智慧和知识

  2. “涉江谁为采芙蓉”中的“采芙蓉”比喻什么? A. 寻找爱情 B. 追求理想 C. 采摘果实 D. 逃避现实

  3. 诗中的“夜半钟”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宁静和平 C. 警醒和觉悟 D. 庆祝和欢乐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与苏曼殊的《过若松町有感》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加豪放洒脱,而苏曼殊的诗则更加细腻感伤。

参考资料:

  • 《苏曼殊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苏轼诗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 度东径岭 南徐别业早春有怀 岁暮送舍人 同幕府夜宴惜花 春晓闻莺 重送卢三十一起居 山中月夜寄朱张二舍人 春题龙门香山寺 酬陆员外歙州许员外郢州二使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三筩 左挈右提 爻字旁的字 雉伏鼠窜 示字旁的字 累苏积块 克字旁的字 谨终追远 辛字旁的字 包含有的成语 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行字旁的字 包含湫的词语有哪些 即物穷理 辽东华表 真质 棘匕 一夕白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