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05:4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5:43:52
冬斋伏案偶凝思,
适忆童年励学时。
贫觉镫边书有味,
寒生夜半足先知。
是时老母坐相课,
端为缝衣睡更迟。
已矣余生无报答,
又将呜咽写为诗。
在寒冷的冬夜,我伏案沉思,
不由得想起童年时努力读书的情景。
那时生活贫困,烛光下的书籍却别有一番滋味,
在寒冷的夜里,脚下的温暖让我提前感知了寒冷。
那时母亲在旁辅导我,
为了帮我缝衣,她总是睡得很晚。
如今我无以报答她的恩情,
只得泪滴如雨,写下这首诗。
诗中提到的“老母”不仅是对母亲的尊称,也是对母爱的深刻体现,体现了诗人在成长过程中对母亲的感恩与愧疚。古代母亲在家庭中是重要的角色,承载着教育和家庭责任。
作者介绍:江湜(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主要以诗歌著称,风格清新,重视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夜,诗人可能在回忆自己的童年,同时感慨母亲的辛劳与无私爱,反映了清代文学对家庭伦理和人情关系的重视。
《冬夜 其一》是一首充满温情和思念的诗。诗人通过描写冬夜的孤寂氛围,勾起了他对童年学习时光的回忆。在这段回忆中,贫困的生活环境与母亲的辛勤付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母爱的伟大。诗中对烛光下读书的描绘,既有温暖的情感,又有对艰苦环境的真实反映,充分展示了诗人的感性和理性。
在情感上,诗人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歉意,尤其是“已矣余生无报答”,道出了他对过去时光的无奈与愧疚。最后以“呜咽写为诗”收尾,既是对情感的宣泄,也是对母亲爱的永恒铭记。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浓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母爱的回忆与感恩,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无奈与对母亲辛劳的深切感受。
诗词测试:
诗人回忆童年,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寒生夜半”中的“寒”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母”有何象征意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