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3:0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3:03:44
过曹溪
作者: 洪皓 〔宋代〕
一宿南华暂息机,
未知五十九年非。
应身虽在问无应,
漫上层楼看信衣。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曹溪短暂停留的情景。经过一夜的休息,作者感叹自己不知道五十九年过去了没有。虽然身体仍然在这里,但心灵却没有回应。于是,他漫步到高楼上,遥望着远方的信衣(可能指的是云雾或飘渺的景象)。
“南华”是指道教名山南华山,因而诗中提到的“南华”可能与道教的哲学思想相关。诗中提及的“信衣”可能暗示着某种虚无缥缈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思考。
洪皓,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哲思而闻名。洪皓的作品常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此诗写于洪皓的游历中,表达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曹溪是一个充满道教文化的地方,诗人在此驻足,可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了深刻的哲思。
这首《过曹溪》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蕴,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和存在的思考。开头的“一宿南华暂息机”不仅描绘了诗人在南华山短暂的停留,更隐含了他在此处的灵性觉醒。接下来的“未知五十九年非”则引发读者对岁月流逝的深思,五十九年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象征着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诗人通过“应身虽在问无应”表达了身体在此、心灵却迷失的矛盾,体现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常常感到的无奈和空虚。而最后的“漫上层楼看信衣”则象征着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诗人在高处俯瞰,似乎在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整首诗既有现实的感伤,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对生命的敏感感知。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最终寻求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自由。
诗中提到的“南华”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道教名山
b) 佛教寺庙
c) 文人聚集地
答案:a
诗人通过“应身虽在问无应”表达了什么?
a) 身体与心灵的统一
b) 身体在此,心灵却迷失
c) 对生命的肯定
答案:b
“信衣”在诗中可能象征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与变幻
c) 现实的束缚
答案:b
《过曹溪》和《登高》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登高》更加强调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而《过曹溪》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