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丑奴儿令 题画》

时间: 2025-05-02 05:34:57

诗句

洞庭枫落胭脂冷,䘍尾香钩。

舴艋轻舟。

一任霜风自在浮。

绿蓑衣底寒云腻,蒲底槎头。

缸面新篘。

纵有秋声不起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4:57

诗词名称: 丑奴儿令 题画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洞庭枫落胭脂冷,
䘍尾香钩。
舴艋轻舟。
一任霜风自在浮。
绿蓑衣底寒云腻,
蒲底槎头。
缸面新篘。
纵有秋声不起愁。

白话文翻译:

洞庭湖畔,枫叶飘落,映衬着冷艳的胭脂色;
水面上,轻轻摇曳着,散发着香味的钩子。
小舟在水面上轻轻漂浮,
任凭霜风自由地吹拂。
绿蓑衣下,寒云朦胧,
蒲草边,舟头停靠。
缸面上新刚采摘的筒子。
即使听到秋天的声音,也无所畏惧,心中不感忧愁。

注释:

  • 胭脂冷:指红色的枫叶映衬之下,呈现出一种冷清的美感。
  • 䘍尾香钩:可能指渔具或钩子,香味扑鼻。
  • 舴艋:小船,轻便灵活。
  • 一任霜风自在浮:任凭霜风自由地在水面上吹拂,表现一种随意自在的状态。
  • 绿蓑衣:指渔夫或船夫穿的绿蓑衣,通常用以防雨。
  • 寒云腻:寒冷的云彩,气候的萧瑟。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特别明确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明代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与描绘,表达了内心的淡泊与洒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世贞(1526年-1590年),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曾任官职,因其诗风清新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秋天的午后,诗人乘舟游览洞庭湖时所作,表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丑奴儿令 题画》通过对秋天洞庭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开篇以“洞庭枫落胭脂冷”引入,给人一种色彩和温度的感受,枫叶的红与水面的青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美的瞬间。接下来的“小舟”与“霜风”,则描绘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诗人似乎在对照自然的冷暖、生命的变迁,表达一种面对秋风秋声的从容与无畏,虽有秋声,却无忧愁。这种情绪在结尾“纵有秋声不起愁”中得到了升华,展现出诗人洒脱的性情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洞庭枫落胭脂冷”:描绘秋天的枫叶与湖面形成的冷色调。
    • “䘍尾香钩”:渔具的香味,营造出一种生活气息。
    • “舴艋轻舟”:强调舟的轻盈,渲染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 “一任霜风自在浮”:表明对自然的顺应与融入。
    • “绿蓑衣底寒云腻”:描绘渔夫的形象与环境的冷峻。
    • “蒲底槎头”:细致描绘舟停靠的意象。
    • “缸面新篘”:展现一种生活的细节。
    • “纵有秋声不起愁”:总结情感,表达内心的平和。
  • 修辞手法

    • 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意象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共鸣。
  •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淡泊态度,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枫叶:象征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小舟:象征自由与宁静。
    • 霜风:象征自然的力量与无情。
    • 绿蓑衣:象征渔民的生活方式及其与自然的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舴艋”指什么? a) 小舟
    b) 渔具
    c) 一种植物

  2. 诗中“纵有秋声不起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从容
    c) 兴奋

答案

  1. a) 小舟
  2. b) 从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王世贞的这首诗更倾向于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感。两者在自然与情感的结合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人生哲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一老 水龙吟(荣南作) 甲子秋八月偶思出游往往累日不能归或远至傍 吴娘曲 郊行夜归书触目 六月二十六日夜梦赴季长招饮 九月二十五日鸡鸣前起待旦 春日 舟中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歌开头的成语 四字头的字 韭字旁的字 题名道姓 摇头稾脑 入主出奴 引以为耻 暗室求物 笑而不答 乛字旁的字 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力勤 齒字旁的字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变故 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人居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