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4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49:10
扬雄
作者:王安石
孔孟如日月,委蛇在苍旻。
光明所照耀,万物成冬春。
扬子出其後,仰攀忘贱贫。
衣冠渺尘土,文字烂星辰。
岁晚天禄阁,强颜为剧秦。
趋舍迹少迩,行藏意终邻。
壤壤外逐物,纷纷轻用身。
往者或可返,吾将与斯人。
孔子和孟子就像日月一样明亮,深深地隐藏在广阔的天空之中。
他们的光辉照耀下,万物经历了冬春的变化。
扬子(扬雄)在他们之后崛起,仰望他们的高峰,完全忘却了贫贱。
他所穿的衣冠在尘世中显得渺小,所写的文字如同璀璨的星辰。
年末时在天禄阁,我勉强装出一副强颜欢笑的样子,仿佛在演绎秦朝的悲剧。
我走近家门却很少靠近,心中所存的意图却与邻人相似。
纷纷扰扰的世间万象,轻易地就能使我忘却自己。
过去的事情或许可以重来,我愿与这些人一同追随。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提倡新学和改革。王安石的诗风豪放,作品主题多样,且常带有哲理性和社会批判意识。
创作背景
《扬雄》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其政治活动和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此时的王安石面对政治的压力与个人的思考,反映了他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思考,以及对自身地位的反思。
《扬雄》是王安石在感慨人生和哲理思考后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对孔孟、扬雄的描绘,表现了对思想者的崇敬和对个人境遇的反思。开头几句以孔孟的光辉比作日月,表达了对他们思想深度的敬仰,随后引出扬雄,强调他在儒家思想传承中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衣冠渺尘土,文字烂星辰”,不仅反映了文学与世俗的对比,也揭示了王安石对自身地位的自省。年末的天禄阁,暗示着他在政治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和严峻,最后几句则体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追寻。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切,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反思,传达出绵延不绝的文化精神。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王安石对历史文化的敬仰,表达了对个人境遇与理想追求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孔孟和扬雄的描写,诗人强调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个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孤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安石的《扬雄》是在什么朝代创作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扬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孔子
B. 孟子
C. 扬雄
诗中“衣冠渺尘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名利的追求
B. 对世俗的失望
C. 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