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上绍兴守俞阁学生日》

时间: 2025-05-04 00:12:25

诗句

扶舆光气拥清苕,竦记真儒载诞朝。

天令聿新青帝律,王正初御紫宸朝。

已开师幕居东陕,行握台符侍九霄。

春醑如渑介眉寿,亦应兼喜颂陈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2:25

原文展示:

扶舆光气拥清苕,竦记真儒载诞朝。
天令聿新青帝律,王正初御紫宸朝。
已开师幕居东陕,行握台符侍九霄。
春醑如渑介眉寿,亦应兼喜颂陈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阳光洒在清澈的水面上,显得气象生辉。我在这里铭记着那些真正的儒者,他们在朝堂上奉献智慧。天子新政,颁布了青帝的律令,王权初掌,紫宸殿上迎来了朝会。师生的幕府已经在东陕开启,手握台符的我侍奉于高空之上。春天的美酒如同渑水般清澈,祝愿能与他人共享这快乐的时光。

注释:

  • 扶舆:指的是帝王的车驾或仪仗。
  • 清苕:清澈的水面。
  • 真儒:真正的儒学士人,传承儒家思想。
  • 青帝律:指的是与青帝相关的法律或理念,象征着新政。
  • 紫宸朝:紫宸殿是古代皇帝的朝会地点。
  • 东陕:这里指的是东边的山陕地区,象征着师生的聚集地。
  • 台符:指的是皇帝的命令或符节,象征权威。
  • 九霄:高天,象征着高远的理想。
  • 春醑:春天的美酒,象征着欢乐。
  • 陈椒:一种调料,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浩(生卒年不详),字子忠,号翰叟,宋代诗人,以其俊逸的诗风和对时事的关注著称。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政治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史浩在绍兴任教期间,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关注,对朝廷新政的支持,以及他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史浩的《上绍兴守俞阁学生日》是一首充满理想与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幅清晨的美丽画面,阳光洒在清澈的水面上,象征着新生与希望。诗人在此处铭记真正的儒者,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向往,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随着青帝新政的实施,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愈发明显,展现出对政治改革的积极态度。

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诗人也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未来紧密联系,体现出士人应有的责任感。春天的美酒象征着美好的生活,而在这种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分享与共鸣更显得弥足珍贵。整首诗通过清新的意象与浓厚的情感,将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既具历史感又富有时代气息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扶舆光气拥清苕:清晨阳光照耀,水面波光粼粼,描绘出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
  2. 竦记真儒载诞朝:在此时,我铭记那些真正的儒者,他们在朝堂上奉献智慧。
  3. 天令聿新青帝律:天子颁布新的法律,象征着国家的改革与更新。
  4. 王正初御紫宸朝:王权初掌,紫宸殿迎来了新朝会,显示出王权的威严。
  5. 已开师幕居东陕:师生的幕府已在东陕开启,暗示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6. 行握台符侍九霄:我手握皇命,侍奉于高空,象征着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7. 春醑如渑介眉寿:春天的美酒如清水般甘甜,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欢乐。
  8. 亦应兼喜颂陈椒:祝愿与他人共同分享幸福的时光,生活的美好需要分享。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比喻如“春醑如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酒的清香与生活的美好。对仗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体现出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的期待。通过自然景象、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现出诗人作为士人的责任感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光气: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2. 清苕:象征着纯净与美好。
  3. 真儒:象征着传统文化和智慧的象征。
  4. 青帝律:象征着新的政治秩序和法律。
  5. 紫宸朝:象征着权力与威严。
  6. 春醑:象征着欢乐与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史浩的《上绍兴守俞阁学生日》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雨夜
    • B. 清晨
    • C. 黄昏
  2. 诗中提到的“青帝律”象征着什么?

    • A. 传统文化
    • B. 新的政治法律
    • C. 美好的生活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如何的?

    • A. 悲观
    • B. 中立
    • C. 积极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史浩与杜甫都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心,但史浩更多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而杜甫则更多展示了对现实的忧虑与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体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士人的不同心态。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与技巧》

以上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史浩的《上绍兴守俞阁学生日》,从多个维度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计甫草至寓斋 送再从侄处默 题书屋壁 计甫草至寓斋 其二 怀从叔川中 铜雀台 官军行 齐云楼 吴王纳凉图 题柯博士墨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田字旁的字 包含详的成语 寻幽探胜 鱼字旁的字 离鸟 避嚣习静 兵埶 连篇累帙 包含颐的成语 丿字旁的字 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爪字旁的字 老鼻子 廾字旁的字 持管窥天 飘瓦虚舟 退田 绳愆纠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