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5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4:36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
戍解淮山月,波平瀚海秋。
主忧销北顾,宾宴接南楼。
自愧成村叟,无因接胜流。
铃斋听客雁,应念稻粱谋。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守边的官员在淮山的戍楼上,夜晚月光明亮,海面波平如镜,正值秋天。诗人忧虑国家的安全,心中惦记北方的战事,而南楼上宾客的宴会却热闹非凡。诗人自觉只是一个乡村的老叟,无法参与到高层的盛宴之中。听着铃斋中传来的雁鸣,想起了稻米和粮食的谋划。
姜特立(约960-1016年),字子云,号静斋,宋代诗人,生于南唐。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与同时期的诗人相比,风格独特。
这首诗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居住在边防地带,面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无奈,抒发对时局的关切及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戍楼的景象开篇,描绘了月色清明、海面平静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虑的氛围。作为一名边防官员,诗人心中时刻惦记着北方的战事,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同时,南楼上的宴会与他所处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对繁华生活的渴望与无奈。诗人自谦为“成村叟”,暗示着对自己身份的无奈和对高层社交的向往。最后一句“铃斋听客雁”,则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自然界的变化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生活与自身处境的多重思索。
整首诗围绕“忧国忧民”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深沉而清晰的情感基调。
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中“成村叟”指代什么?
A. 乡村的老人
B. 边防的士兵
C. 官员
D. 文人
“铃斋听客雁”中的“铃斋”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处清静的书斋
C. 一座城堡
D. 一种饮品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姜特立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