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

时间: 2025-04-30 03:54:36

诗句

戍解淮山月,波平瀚海秋。

主忧销北顾,宾宴接南楼。

自愧成村叟,无因接胜流。

铃斋听客雁,应念稻粱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4:36

原文展示:

代陈公实上通守王刚父四首
戍解淮山月,波平瀚海秋。
主忧销北顾,宾宴接南楼。
自愧成村叟,无因接胜流。
铃斋听客雁,应念稻粱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守边的官员在淮山的戍楼上,夜晚月光明亮,海面波平如镜,正值秋天。诗人忧虑国家的安全,心中惦记北方的战事,而南楼上宾客的宴会却热闹非凡。诗人自觉只是一个乡村的老叟,无法参与到高层的盛宴之中。听着铃斋中传来的雁鸣,想起了稻米和粮食的谋划。

注释:

  • 戍解:戍楼的解放或解除,指守卫的工作。
  • 淮山:指淮河沿岸的山脉,地理位置。
  • 南楼:指南方的楼阁,宴会的场所。
  • 成村叟:自谦为乡村的老人,指诗人自己。
  • 铃斋:指一处清静的书斋,可能是诗人的居所。
  • 稻粱谋:指对粮食的谋划,寓意生活的安排和计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约960-1016年),字子云,号静斋,宋代诗人,生于南唐。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及抒发个人情感,与同时期的诗人相比,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居住在边防地带,面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无奈,抒发对时局的关切及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戍楼的景象开篇,描绘了月色清明、海面平静的秋夜,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虑的氛围。作为一名边防官员,诗人心中时刻惦记着北方的战事,表现出对国家的忧虑。同时,南楼上的宴会与他所处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对繁华生活的渴望与无奈。诗人自谦为“成村叟”,暗示着对自己身份的无奈和对高层社交的向往。最后一句“铃斋听客雁”,则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自然界的变化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国、生活与自身处境的多重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戍解淮山月:描绘戍楼的月光,象征着守卫的孤独。
  2. 波平瀚海秋:海面平静,映出秋天的宁静,却又暗含忧虑。
  3. 主忧销北顾:主人的忧虑在于北方的战事,体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4. 宾宴接南楼:南楼的热闹与北方的忧虑形成对比。
  5. 自愧成村叟:诗人自谦,感到自己无能为力。
  6. 无因接胜流:对高层生活的渴望却无从接触。
  7. 铃斋听客雁:自然界的声音引发诗人的思考。
  8. 应念稻粱谋:回归生活的实际,思考粮食的安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戍楼的月光与诗人的内心状态相联系。
  • 对仗:上下句相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听客雁”表达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忧国忧民”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深沉而清晰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思念。
  • :代表广阔与宁静。
  • :引发对生活的思考,象征迁徙与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描绘的自然景象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诗中“成村叟”指代什么? A. 乡村的老人
    B. 边防的士兵
    C. 官员
    D. 文人

  3. “铃斋听客雁”中的“铃斋”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处清静的书斋
    C. 一座城堡
    D. 一种饮品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姜特立的这首诗更加强调对国家局势的忧虑,而王维则更注重个人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在风格上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但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文的鉴赏》

相关查询

石三峰为示十字云昔日乘龙贵今朝汗马劳为足六句 游青源二首 其二 赠金称 宗族第一百四十 自叹 重阳 至扬州 至扬州 至福安第六十二 真州杂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殳字旁的字 众虎同心 酉字旁的字 包含锷的词语有哪些 邪不敌正 瓜字旁的字 籁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非字旁的字 二姓之好 哀哀切切 焦沙烂石 冷热病 包含昔的成语 深隐 齊字旁的字 刁钻古怪 当世才具 月光如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