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2:04
原文展示:
送客不及 祖帟难留十里筵,亭皋衰柳但长烟。 班骓不及来时路,黄鹄空惊去后弦。 曾是松心同岁晚,怒无梅信发春前。 南楼漫作凭高计,望尺天涯更有天。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难以挽留远行的客人,十里宴席匆匆结束。亭边衰败的柳树旁,只有长长的烟雾。骑马追赶不及来时的路,黄鹄在离别后的琴声中惊飞。曾经与松树心意相通,共同度过岁末,却无法在春天前发出梅花的讯息。南楼上随意地凭栏远望,却发现天涯之外还有更远的天空。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其诗风格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无奈与感慨,以及对远方和未来的无限遐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和运用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深思。诗中“祖帟难留十里筵”直接点出了送别的主题,而“亭皋衰柳但长烟”则通过衰柳和长烟的意象,增强了离别的凄凉氛围。后两句通过对黄鹄和松心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宋祁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深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黄鹄空惊去后弦”中的黄鹄比喻什么? A. 远行的人 B. 离别的情感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A
诗中“怒无梅信发春前”中的“怒”赋予了什么情感? A. 梅花 B. 春天 C. 未来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