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旅舍秋夕书怀》

时间: 2025-04-29 20:38:19

诗句

边鸿过尽背枕卧,弟侄无书忧胆破。

蛩声更苦不忍闻,半夜起来塞耳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38:19

旅舍秋夕书怀

作者:潘阆 〔宋代〕

原文展示

边鸿过尽背枕卧,弟侄无书忧胆破。
蛩声更苦不忍闻,半夜起来塞耳坐。

白话文翻译

在旅舍中,听着远方鸿雁的哀鸣,背靠着枕头无法入睡;
弟弟和侄子没有来信,心中忧虑得胆战心惊。
秋虫的鸣声愈发凄婉,我宁愿不去听,
半夜起来,捂住耳朵静坐。

注释

  • 边鸿:指迁徙的鸿雁,象征离别和孤独。
  • 弟侄:指亲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
  • 蛩声:秋虫的鸣叫声,通常用来渲染秋天的孤寂。
  • 塞耳:用手堵住耳朵,表示不想听到某种声音。

典故解析

“鸿雁”在古诗文中常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乡,而“蛩声”则表现了秋天的寂寞和凄凉。诗中借助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潘阆,字子晦,宋代词人,生平不详,擅长写词,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季,诗人身处旅舍,因思念家人而感到孤独,反映了诗人在外游历时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秋夜的孤独与思念。开篇以“边鸿”引入,鸿雁自古便是离别的象征,诗人躺在床上却无法入眠,显示了他心中的惆怅。接着,弟侄无书让他倍感忧虑,亲情的缺失加重了他的孤独感。最后,诗人对“蛩声”的厌倦,表现出他对这孤独环境的无奈与挣扎。半夜起来塞耳,既是对外界声音的逃避,也是对内心情感的自我封闭。整首诗在音韵和情感上都极具张力,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世界和对人际关系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边鸿过尽背枕卧:鸿雁飞过,诗人躺在枕头上,借此表达孤独。
    2. 弟侄无书忧胆破:期待家人来信却无音信,心中焦虑。
    3. 蛩声更苦不忍闻:秋虫的鸣叫声令人心痛,诗人不忍再听。
    4. 半夜起来塞耳坐:夜深人静,无法忍受,索性起来捂住耳朵。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边鸿”和“弟侄”形成对比,表现孤独与亲情的缺失。
    • 拟人:将虫鸣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使其更具感染力。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秋夜孤独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孤独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邃,充满了对家乡和亲情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鸿雁:象征游子思乡,寄托离别之情。
  • 秋虫:表现孤独与凄凉,增强秋夜的氛围。
  • :象征对外界声音的拒绝,反映内心的苦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边鸿”指的是什么? A. 友人
    B. 离别的鸿雁
    C. 家乡的景象

  2. 诗人为何在半夜起来塞耳? A. 被虫声吵醒
    B. 不忍听虫声
    C. 想写诗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其情感更为洒脱;而潘阆的作品则充满了对亲情的思念和对孤独的感慨,风格上更为沉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菜地 满江红(送宋惠父入江西幕) 挽赵硕人二首 哭孙行之二首 江南五首 其三 送卓漳州二首 登城五首 铜雀瓦砚歌一首谢林法曹 借韵跋林肃翁省题诗 南康赵明府赠予四诗和其首篇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双人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昼警暮巡 唇亡齿寒 巾字旁的字 犬马之齿 欠字旁的字 刀字旁的字 公母俩 通患 包含鸡的成语 如烹小鲜 梨园弟子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松风石 深入不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