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处默师》

时间: 2025-05-06 02:27:28

诗句

甘露卷帘看雨脚,樟亭倚柱望潮头。

十年顾我醉中过,

两地与师方外游。

久隔兵戈常寄梦,近无书信更堪忧。

香炉烟霭虎溪月,终棹铁船寻惠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7:28

原文展示

甘露卷帘看雨脚,樟亭倚柱望潮头。
十年顾我醉中过,两地与师方外游。
久隔兵戈常寄梦,近无书信更堪忧。
香炉烟霭虎溪月,终棹铁船寻惠休。

白话文翻译

在甘露时节,我卷起帘子看雨水的脚印;
在樟树亭子里,我倚靠着柱子眺望潮水的涨落。
十年来,我常在醉酒中回想你;
我们两地分隔,如今只在梦中游玩。
久经战乱,我常常在梦中寄托思念;
而近来没有书信来往,心中更添忧愁。
香炉的烟霭中映着虎溪的明月,
我只能驾驶铁船去寻求你的安宁。

注释

字词注释

  • 甘露:指天气或气候适宜,雨水丰沛的时节。
  • 雨脚:雨水落下时形成的水痕或水迹。
  • 樟亭:一种亭子,常见于南方地区,樟树为其主要材料。
  • 潮头:指潮水上涨的地方,象征着变化与动荡。
  • 顾我:回忆我。
  • 醉中过:在醉酒中回忆。
  • 兵戈:战争的武器,象征战乱。
  • 香炉:用来焚香的器具,常与佛教文化有关。
  • 虎溪月:虎溪是地名,月光照耀的景象。

典故解析

  • “虎溪月”可能与道教或佛教文化有关,象征着安宁与清幽。
  • “铁船”可能暗示着诗人在漂泊中寻找安身之处,寄托了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隐,字梦阮,号湘山,唐代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著称。生于江南,擅长五言律诗和古体诗,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情。

创作背景: 《寄处默师》创作于罗隐身处战乱之际,诗中流露出对战乱的不安与思念,特别是对师友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

诗歌鉴赏

《寄处默师》是一首充满思念与忧愁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战乱中的孤独与对友人深切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开头的“甘露卷帘看雨脚”,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宁静的环境,似乎在营造一种放松的氛围,但随即转入对好友的深切怀念。诗人回忆与师友的昔日欢聚,感慨十年的时间,如同在醉酒中度过,虽醉却又清醒于心。

而后,诗人通过“久隔兵戈常寄梦”表达了战乱给人带来的梦魇,失去联系的无奈与忧虑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深度。最后两句通过描绘香炉的烟霭与月光,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忧伤的画面,诗人似乎在铁船上漂泊,寻求着一份安宁与慰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与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甘露卷帘看雨脚”:描写自然景象,体现出一种清新而柔和的氛围。
  2. “樟亭倚柱望潮头”:展现出诗人的惬意与悠闲,然而潜藏着对未来的不安。
  3. “十年顾我醉中过”:表达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伤。
  4. “两地与师方外游”:强调了地理上的距离,暗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5. “久隔兵戈常寄梦”:战争的影响让人失去宁静,梦中相聚是唯一的慰藉。
  6. “近无书信更堪忧”:没有音信让人更加焦虑,体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
  7. “香炉烟霭虎溪月”: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夜景,象征着思念的情感。
  8. “终棹铁船寻惠休”:以铁船的漂泊象征着对安稳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铁船”象征漂泊与不安。
  • 对仗:如“久隔兵戈”与“近无书信”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冲突。
  • 意象: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内心的情感波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对战乱带来的孤独感的反思,以及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甘露: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雨脚: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樟亭:象征着宁静与思考的地方。
  • 潮头:象征着变化与不安。
  • 香炉烟霭:象征着思念与追忆。
  • 虎溪月:象征着宁静与安慰。
  • 铁船:象征着漂泊与寻求安宁的旅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甘露”象征什么?

    • A. 战乱
    • B. 希望
    • C. 思念
    • D. 孤独
  2. “久隔兵戈常寄梦”中“兵戈”主要指什么?

    • A. 战争
    • B. 友人
    • C. 梦境
    • D. 自然
  3.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 A. 樟亭
    • B. 铁船
    • C. 香炉
    • D. 雨脚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罗隐的《寄处默师》更多地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而李白则表现出对故乡的眷恋。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情感的方向与对象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柳梢青 清平乐(杜陵春游图) 声声慢(柳花咏) 南楼令(次陈君衡韵) 夜合花(茉莉) 鹧鸪天 浪淘沙 清平乐(横玉亭秋倚) 解语花 曲游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抚今追昔 俗语 卜字旁的字 傫如丧狗 茅室土阶 变色镜 靣字旁的字 包含审的成语 吞暴 观者如堵 包含接的成语 伴君如伴虎 骨字旁的字 下笔成篇 日旰忘餐 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