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2:31
作者:罗隐 〔唐代〕
池荷叶正圆,长历报时殚。
旷野云蒸热,空庭雨始寒。
蝇蚊犹得志,簟席若为安。
浮世知谁是,劳歌共一欢。
池塘里的荷叶正盛,长久以来的时光已到尽头。
浩瀚的野外云蒸着热气,空旷的庭院里雨水开始变得寒冷。
苍蝇和蚊子依然得意洋洋,凉席上似乎也还可以安稳。
在这个浮华的世界中,谁能真正明白自己是谁呢?不如一起歌唱,共享这一份欢愉。
“浮世”源于佛教文化,常用来形容世俗生活的浮华与虚无。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变化和世俗生活的纷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作者介绍: 罗隐,字惟白,号香山,唐代诗人,生于盛唐,卒于晚唐。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见长,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风格清新而深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早秋时节,正值季节更替,诗人借此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反映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思考。
此诗通过对早秋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先,诗中描绘的荷叶、云蒸、雨寒等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特别是“池荷叶正圆”,描绘出荷叶的丰盈与盛夏的余韵,而“空庭雨始寒”则暗示了秋天的来临,带给人的寒意和孤寂。
其次,诗中提到“蝇蚊犹得志”,表现出在环境变化中,常见的小生命依然活得自得其乐,这与人类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在浮华的世界中,何必过于执著,反而不如像蝇蚊一样轻松自在。
最后,结尾的“浮世知谁是,劳歌共一欢”更是让人产生深思,诗人以轻松的语调呼吁大家在繁杂的世界中,珍惜眼前的欢愉与生活的简单快乐。这一情感贯穿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与宽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早秋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简单生活的珍惜,强调在繁华的生活中保持一份轻松与快乐的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池荷叶正圆”体现了哪个季节的特征?
“蝇蚊犹得志”的意思是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劳歌共一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上的不同侧重与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