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5:28
寄征士魏员外
作者:罗隐 〔唐代〕
家遁苏门节,清贫粉署官。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难。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朋友魏员外的羡慕。诗中提到,自己在苏门隐居,生活清贫,虽是官员却不求显贵。只希望能过上安静的生活,但却觉得出行艰难。晨曦时窗外的鸡鸣声让人疲倦,庭院中的秋蝶梦境也显得无趣。作者羡慕魏员外可以回归故里,而自己却只能留在此地,心中唯一的安慰是手边的钓鱼竿。
作者介绍:罗隐,字存中,号幽溪,唐代诗人,以五言和七言诗闻名,尤其擅长描写隐逸生活和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清新而深刻,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寄征士魏员外》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种种细节,展现了对清贫生活的接受与对繁华生活的拒绝。开篇“家遁苏门节”,就点出了诗人的隐居态度,虽然清贫,但内心却是宁静的。接下来的“不矜朝命重”,则表现出对官场权势的轻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名利的淡泊。
诗中,窗外的鸡鸣声和庭中的秋蝶梦,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静谧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倦怠与无奈。而“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则表现出对魏员外的羡慕,钓鱼竿象征着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恰好与诗人内心的向往相契合。整首诗情感真挚,形式优美,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繁华与权势的淡漠,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苏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南京
答案:B
诗人对朝廷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忽视
C. 依恋
答案:B
“钓鱼竿”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忙碌
C. 闲适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