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征士魏员外》

时间: 2025-05-01 00:25:28

诗句

家遁苏门节,清贫粉署官。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难。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5:28

原文展示

寄征士魏员外
作者:罗隐 〔唐代〕

家遁苏门节,清贫粉署官。
不矜朝命重,只恨路行难。
窗晓鸡谭倦,庭秋蝶梦阑。
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朋友魏员外的羡慕。诗中提到,自己在苏门隐居,生活清贫,虽是官员却不求显贵。只希望能过上安静的生活,但却觉得出行艰难。晨曦时窗外的鸡鸣声让人疲倦,庭院中的秋蝶梦境也显得无趣。作者羡慕魏员外可以回归故里,而自己却只能留在此地,心中唯一的安慰是手边的钓鱼竿。

注释

  • 家遁:隐居,逃避世俗生活。
  • 苏门:指苏州的门,隐士聚集之地。
  • 粉署官:指清白而贫困的官员,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处境。
  • 羡君:羡慕你。
  • 钓鱼竿:象征着闲适的生活和对自然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字存中,号幽溪,唐代诗人,以五言和七言诗闻名,尤其擅长描写隐逸生活和社会现实。他的诗风清新而深刻,常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诗人倾诉了自己的心声。

诗歌鉴赏

《寄征士魏员外》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作者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种种细节,展现了对清贫生活的接受与对繁华生活的拒绝。开篇“家遁苏门节”,就点出了诗人的隐居态度,虽然清贫,但内心却是宁静的。接下来的“不矜朝命重”,则表现出对官场权势的轻视,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名利的淡泊。

诗中,窗外的鸡鸣声和庭中的秋蝶梦,构成了一幅生动的静谧画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倦怠与无奈。而“羡君归未得,还有钓鱼竿”则表现出对魏员外的羡慕,钓鱼竿象征着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恰好与诗人内心的向往相契合。整首诗情感真挚,形式优美,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遁苏门节:以隐居于苏州为节操。
  2. 清贫粉署官:清白而贫困的官员形象。
  3. 不矜朝命重:不在乎朝廷的重任。
  4. 只恨路行难:感叹出行的艰难。
  5. 窗晓鸡谭倦:早晨窗外的鸡鸣让人疲倦。
  6. 庭秋蝶梦阑:秋天的庭院和梦境显得无趣。
  7. 羡君归未得:羡慕朋友魏员外能够归家。
  8. 还有钓鱼竿:钓鱼竿象征闲适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贫粉署官”与“不矜朝命重”。
  • 比喻:钓鱼竿象征隐逸的生活。
  • 拟人:窗外的鸡鸣声与庭中的梦境,赋予了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繁华与权势的淡漠,反映了诗人对自我生活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苏门:象征隐士文化。
  • :象征日常生活的简单朴素。
  • :象征自由与美好向往。
  • 钓鱼竿:象征宁静与闲适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苏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京
    B. 苏州
    C. 南京
    答案:B

  2. 诗人对朝廷的态度是?
    A. 渴望
    B. 忽视
    C. 依恋
    答案:B

  3. “钓鱼竿”象征着什么?
    A. 权力
    B. 忙碌
    C. 闲适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终南山》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对比王维与罗隐两位诗人的隐逸思想,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的描绘和哲理的探讨,而罗隐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却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审美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罗隐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水龙吟 其一 赋芍药 鹧鸪天 其三 乌夜啼 其三 清平乐 其四 庚申中吴对雪 清平乐 其二 画堂春 其一 江城子 其一 松江别诗 舟中独酌 种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提土旁的字 泼毛团 除患宁乱 两部鼓吹 目字旁的字 东家孔子 比字旁的字 包含坠的成语 鸣桡 查比 麟子凤雏 出陈易新 穷絶 斤字旁的字 包含拐的词语有哪些 手帕姊妹 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反犬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