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婆罗门引 过孟津河山亭故基》

时间: 2025-07-28 15:08:09

诗句

短衣匹马,白头重过洛阳城。

百年一梦初惊。

寂寞高秋云物,残照半林明。

澹横舟古渡,落雁寒汀。

河山故亭。

人与镜、两峥嵘。

争信黄垆此日,深谷高陵。

一时朋辈,谩留住、穷途阮步兵。

尊俎地、谁慰飘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5:08:09

诗词名称: 婆罗门引 过孟津河山亭故基

作者: 元好问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短衣匹马,白头重过洛阳城。
百年一梦初惊。
寂寞高秋云物,残照半林明。
澹横舟古渡,落雁寒汀。
河山故亭。
人与镜两峥嵘。
争信黄垆此日,深谷高陵。
一时朋辈,谩留住穷途阮步兵。
尊俎地谁慰飘零。

白话文翻译:

身穿短衣骑马,白头发再次经过洛阳城。
百年一场梦刚刚惊醒。
寂寞的高秋,云物显得苍茫,残阳照在半边树林中。
轻舟横渡古渡口,寒雁落在荒凉的沙滩上。
河山旧亭依然在。
人与镜子各自显得峥嵘。
今天争论着黄垆的酒,深谷高山都在此。
曾经的朋友们,虚妄地留住了穷途阮步兵。
在尊俎上,谁来安慰我这飘零的心情。

注释:

  • 短衣匹马: 指穿着简单衣物骑马,形象化表现出诗人简朴的生活状态。
  • 白头: 形容年老,经历了许多沧桑。
  • 洛阳城: 古代名城,象征着历史与沧桑。
  • 百年一梦: 表达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 黄垆: 古代酒器,象征着饮酒作乐的场景。
  • 尊俎: 指酒器和祭品,暗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感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汝成,号潜溪,元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涉及历史、人生、自然等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作者晚年,回顾往事,思考人生的短暂与追忆的深切,充满了浓厚的怀旧情感。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开篇“短衣匹马,白头重过洛阳城”,将个人的游历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结合;而“百年一梦初惊”则点明了人生如梦的主题,令人深思。随后,诗人描绘出一幅秋日的图景,寂静的高空云物和树林的残照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惆怅的氛围。此外,诗中提及的“河山故亭”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象征着人们对过去的留恋。整首诗在情感上波动起伏,表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往昔友人的怀念,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短衣匹马: 诗人以简朴的形象自述,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
  • 白头重过洛阳城: 重游故地,感慨万千,体现出时间的无情。
  • 百年一梦初惊: 反思人生的短暂,意识到时光荏苒。
  • 寂寞高秋云物: 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传达出孤独的情感。
  • 残照半林明: 光影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澹横舟古渡: 船在古渡口的静谧,强调了时间的沉淀。
  • 落雁寒汀: 画面中的寒雁增添了萧瑟的意境。
  • 河山故亭: 表达对往昔的留恋和对历史的思考。
  • 人与镜两峥嵘: 人与镜子相映,暗示自我反省与内心的冲突。
  • 争信黄垆此日: 对于饮酒作乐的反思,揭示人际关系的虚幻。
  • 深谷高陵: 山谷与高峰的对比,象征人生的起伏。
  • 一时朋辈: 短暂的友谊和相聚,表现出对岁月的感叹。
  • 谩留住穷途阮步兵: 友人的陪伴与孤独的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 尊俎地谁慰飘零: 对于孤独与飘零的感慨,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百年一梦”比喻人生的短暂。
  • 拟人: “残照半林明”赋予了光影以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河山故亭”、“人与镜两峥嵘”,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对往昔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和古老的亭台,诗人把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沉淀结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又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衣匹马: 代表简单、朴素的生活状态。
  • 白头: 象征年老与经历。
  • 洛阳城: 历史的象征,承载了诗人的回忆。
  • 秋云、残照: 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古渡、寒汀: 体现了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短衣匹马"中的"短衣"指的是什么样的衣服?

    • A. 长袍
    • B. 简朴的衣物
    • C. 华丽的服装
    • D. 冬季外套
  2. 诗中提到的"百年一梦"想表达什么?

    • A. 人生如梦,时间短暂
    • B. 梦想实现
    • C. 睡觉时间
    • D. 一场梦的内容
  3. "人与镜两峥嵘"中的"镜"指的是什么?

    • A. 一面普通的镜子
    • B. 心灵的反映
    • C. 一种装饰品
    • D. 诗人朋友的影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本诗相似之处在于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然而前者更多的是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后者则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深刻反思人生。

参考资料:

  • 《元好问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李九言寺丞知怀安军金堂县 柏树 过惠崇旧居 答程职方冬至前一日江上观鱼 感事寄子明中丞 九日 度飞石岭 卜居 答书 寄令狐揆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后拥前呼 尢字旁的字 谢园 叹赞 县佐 高山低头,河水让路 撑摐 混然一体 包含更的词语有哪些 鹵字旁的字 亅字旁的字 戈字旁的字 弄文轻武 后患无穷 巛字旁的字 见异思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