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04: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04:23
婆罗门引(望月) 作者:曹组 〔宋代〕
涨云暮卷,漏声不到小帘栊。
银河淡扫澄空。皓月当轩高挂,秋入广寒宫。
正金波不动,桂影朦胧。佳人未逢。
叹此夕与谁同。望远伤怀对景,霜满愁红。
南楼何处,想人在长笛一声中。
凝泪眼泣尽西风。
晚霞渐渐消散,轻声的滴水声传不到小窗帘里。
银河轻轻扫过澄澈的天空,皓月高悬,仿佛秋天进入了广寒宫。
此时金色的波光静止,桂树影子显得朦胧。佳人尚未相遇,
叹息今夜与谁共度,遥望远方心中伤感,霜冻覆盖了愁苦的红叶。
南楼何在,想念的人在悠扬的长笛声中。
泪眼凝视,泪水在西风中尽数流尽。
作者介绍:曹组,生活于宋代,字子美,号泡山,晚号沧洲。其诗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正值中秋佳节,月圆之时,诗人表达了对佳人的思念与孤独之情,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人生的感慨。
《婆罗门引(望月)》是曹组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诗的开头通过“涨云暮卷”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秋夜,给人一种恬淡的感觉。随后,诗人用“银河淡扫澄空”和“皓月当轩高挂”的意象,将月亮与星河的辉映一同展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此时,诗人感受到内心的孤独,因“佳人未逢”而感到叹息,表达了对伴侣的渴望。
接下来的“望远伤怀对景”则将思念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透过“霜满愁红”传达出秋天的凄凉与思念之苦。诗的最后一句“凝泪眼泣尽西风”,将情感推向高潮,泪水与西风交汇,象征着无尽的思念与哀愁。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内心的孤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孤独与思念展开,通过秋夜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表达了对理想伴侣的渴望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佳人”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诗人的爱人
C. 诗人的母亲
诗中“霜满愁红”意指:
A. 霜冻覆盖的红叶
B. 霜冻覆盖的花瓣
C. 霜冻覆盖的草地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表达了孤独与思念?
A. 银河
B. 月亮
C. 长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婆罗门引(望月)》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二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但曹组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对佳人的渴望与孤独,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思念。曹组的诗细腻而富有情感,而李白的诗则简洁而有力,展现了不同风格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