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5:07
一江故作两江分,
立杀呼船隔岸人。
柳上青虫宁许劣,
垂丝到地却回身。
一条江河故意分成两条江水,
船只在岸边呼喊,隔岸的人听不到。
柳树上的青虫难道会甘愿卑劣,
垂下的柳丝触地却又回头。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情冷暖的隐喻。柳树作为柔美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寓意深远。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江河和柳树,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江河与柳树的自然画面,揭示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头一联“故作两江分”展现了江水的双重性,既是自然的分隔,又暗示了人们心理的隔阂。诗中的“呼船隔岸人”则传达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障碍,表现出一种孤独感和无奈感。
接下来的两句“柳上青虫宁许劣,垂丝到地却回身”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青虫的存在象征着卑微与无奈,而柳丝的垂落又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环境艰难,但仍然有向上的希望和力量。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江河与柳树为背景,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无奈,同时又暗示了在困境中依然存在希望与生机。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柳上青虫”象征什么?
“一江故作两江分”表现了什么意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